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专刊、特刊

专刊、特刊

2016年第12期: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

更新时间:2016-12-30

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

 

编者按:养老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福祉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独特,养老问题同样突出。邻国日本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中日两国均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均越来越多关注养老问题,特别是日本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具有比中国更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日本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123日,由马洪基金会和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银湖举办,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及深圳市民政局相关领导共同研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现将研讨会主要发言嘉宾的观点进行整理汇编,以飨读者。本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马洪基金会立场。

 

主要精彩观点

 

廖远飞:深圳应为国家养老事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暨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深圳市民政局是主管养老事务的一个政府组成部门,我们非常高兴受邀参加这次由马洪基金会和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每个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家知道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年龄化挑战,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所以它的人口结构很独特,也许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同一批人进来深圳,可能面临同时进入高龄化、老龄化的问题。所以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压力会越来越突出。

为应对这样一个独特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在深圳市2016年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养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一项深圳的战略任务,全力在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这是国家交给深圳的两个试点探索任务。我们也在致力于打造养老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养老金融创新中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科研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养老用品会展营销和国际分销中心、养老服务业规范和标准创设中心,深圳将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养老行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深圳现在正在创新完善扶持老年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将在未来几年着重加强老龄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加强财政扶持保障功能,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自由物业转换养老服务,探索养老保险创新制度,积极应对深圳未来将遇到的老龄化问题,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水平。此外,深圳市还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今年920号,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致力打造集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深圳还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领先的优势和政府的现代服务理念,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老龄研讨会对这些老龄化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不但可以搭建中日两国在这个领域开展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也是整合社会各方面养老资源,促进中日两国老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探索和良好的契机。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多位养老的专家,希望在座的专家们能围绕老龄问题汇聚合力、建言献策、积极行动。预祝这个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廖远飞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

 

 

坂口力:中日相同老龄化及医疗财政问题

大家早上好!我叫坂口力,我是2001-2004年在日本的厚生劳动省,在日本政府算是比较新的政府机关里做厚生大臣,做了十年,现在仍在研究医疗和养老问题。今天来参加中日老龄研讨会,我非常荣幸,我很高兴有机会向各位说明一下日本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如何顺利渡过老龄社会,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日本和中国应该放眼大局,若是能创造出共筑共存的局面,那将是令人非常庆幸的事情。

首先我讲下日本的现状,日本政府的对策。如果有时间,最后我再谈谈我个人的想法,谢谢大家聆听。

我们现在具体看一下这张表,这是日本人口高龄化的推移,十年后的2025年,65岁以上的日本人会超过30%,到203575岁以上的日本人口将达到20%以上,老龄化非常严重。

来看下面这张表,是2015年和2025年日本的老龄化率,对比一下医疗费和高龄者医疗费,可以看出,65岁以上的高龄化率,2015年是26.7,到2025年就会增加到30.3%,医疗费会从40兆元涨到2025年的56兆元。

看这张表,同样是推算了医疗费、高龄医疗费,这是2006年推算的一张表,2015年会超过40兆元,但是当时的政府保证会控制到37兆元,但是结果是超过了40兆元。再看2025年,预计是56兆元。政府表示保证将56兆控制在49兆之内,要看红色下面这个地方,看到49兆,这是政府保证的,但是如果执行现行的医疗制度,这样下去应该会超过56兆元。这是政府的期待与政府的保证,但是结果是超过了,2025年如果是现行的制度,也会超过当初预算的56兆元。

这张表是从另外的角度对比了2012年和2025年,从2012年到2025年的GDP,日本预计增长1.27倍,看护费要增长2.3倍,养老金是1.1倍,医疗是1.5倍,养老金因为数额比较小,它在GDP增长当中,但是医疗费要远远超过GDP,看护费要更高,2.3倍,但是它本来的数字要小,显得不是很突出,现实问题医疗费等已经超出了GDP很多,这是2012年的数字,我们可以想像到2025年医疗费预计增长1.5倍,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日本的医疗制度是1961年,叫全民保险制度,也就是说全国民无论是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医疗,2000WHO国际卫生组织对日本的制度做出高度评价,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我们看一下内容,75岁以上的老年人加入的是后期高龄者医疗,大约是1500万人。大公司的职员参加组合式健康保健,约3000万人,中小企业的员工参加的是协会健康保险,这个约3500万人,公务员是国家和地区的共济组合保险,约900万人,农渔民、自营业是国民健康保险组合,约3800万人,全国民要参加这五个保险组合的其中一个。保险费用是公司和职员各付一半的保险费。

和大家再讲一个问题,个人负担额,我们再看一下这张表,国民参加这五个里面的其中一个保险,这里面75岁以上的老人负担10%74岁以下的人负担医疗费的30%70%由医疗保险来支付。我们再仔细看一下,每月的收入83万,平均要付25-26万左右,一般日本人平均的每月收入是28-50万左右,像这样的平均人口我们可以每个月支付上限是8万,比如说做胃癌一个手术,这个手术要花费200万日元,但是如果你的收入是在28-50万之间,那支付的上限就是8万多一点,200万的医疗费,国民只要负担10万就可以。低收入人群,日本的税金不到3万,3-4万之间就可以享受高费的医疗,也就是说它有一个医疗费上限。

83万,东京的边境高收入人口,年收300万以下的日本人口是13.1以下,大多数分布在北海道、东北三省等人口比较疏稀的地方,这些地区的人口占28%左右。这是看关东地区,也就是首都圈,日本的中心地区,平均年收入的对比表,日本的南端和北端,北海道和九州,可以看出来它们都是年收入300万以下的人口比较集中。日本的全体人口收入是这样的构造,日本的中心、日本的首都圈,在这个表格上比较高,南北两头收入比较低。

日本除了医疗保险,还有一个看护保险。看护保险是今后的大问题,2011年每人每年国家负担的医疗费,65-75岁的数字是75岁人口的1/4,也就是说75岁以上人口是4倍。再看看护费,国家负担的每人的看护费,65岁到74岁,这是1.4万日元,75岁以上突然就增加到13万,可以看得出来75岁以上的看护费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再看人口的变迁,65-75岁的人口到2025年会减少,但75岁以上的人口会增加700万人,由此可以得出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医疗费、看护费,75岁以上人口的增加,将成为政府非常大的负担,国家将对此支付非常高额的医疗费、看护费。

我们再看一下黄色的部分,黄色的部分是指对身体上的看护,也就是洗衣服等生活上的援助。再看蓝色的,蓝色的是做卫生等,黄色是占最重,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看护的程度越深。再看表4,看护费将增长2.3倍,这个数字是必须要重视的,这个不但是在日本,在中国也是一个大问题,刚才廖远飞局长讲话里面非常有先见之明,在中国今后看护的费用也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看一张英文的表,这是东南亚各个国家高龄人口推移表,东南亚是以60岁为基础,再看中国,到2025年是21%2050年将达到33.9%。对比一下韩国,和日本几乎没有区别,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各个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高龄化问题。

再看我们的出生率,日本现在是1.32,中国是1.64,出生率增高应该对人口的高龄化有一些抑制作用。大家看一看这个医疗费的增长是不是只是因为人口的高龄化呢?还不是,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医疗水准的提高,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在日本,遗传因子治疗、再生医疗,像这种高额医疗费的领域会不断增加,这些是不是都应该放到在保险范围以内的医疗费,是不是国家负担的保险以内的医疗费中,今后应该值得探讨。在日本这种高额医疗费是不是要用医疗保险来负担呢?这现在是一个很大的正在谈论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政府的,不如说把这些高额医疗费的领域从保险当中剔除出去,但这个弊病就会造成低收入的人享受不到好的先进医疗,如果把像感冒、肚子疼这样一些轻的病症,医疗费很低的地方从保险当中剔除又能怎么样呢?这样都自费负担会怎么样呢?这会造成什么弊病呢?会造成不就医,也就是说小病不去医院,拒绝医疗、避嫌医疗,有这样的危险性,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轻的病发展成重病,发展到死亡的这种也有,这个平衡怎么来保持?是今后日本政府的一个课题。

现在日本政府对于医疗改革有四个方面,预防,早期治疗,对高额治疗的医疗制度改革,最后是经济发展对策,政府将医疗费对策分成四个部分来对应,具体说,刚才大家看表也是日本的地区,地域差很大,希望47都道府县都提出如何抑制本都、本县的医疗计划,而且日本的病床数非常多,在世界上都很多,有20万张病床,今后会减少一些急症病床,增加一些医院恢复间的病床,而且日本的住院期间非常长,要留两周左右,今后指导医院减少住院期间。

可以看左边,如果把整个日本比作1,像左边的福冈、高知、长崎都超过1,很高,这是指医疗费。再看右边,从47开始看,这些线都低于1,说明东京周边的一些区县,医疗费不超过1,地区差异很大。

这是日本的地图,最北边是北海道,最南边是九州,北海道和九州,日本的北方和南端,医疗费呈现数额很大。像中心地区,这是东京首都,像这个红色指示的东京周边的这些县,医疗费不高。

再看一看医院的病床数,日本非常多,目标是要减少20万张床位。再看看各个县,减少了20万床位以后就是这样,东京周围大都市床位数很少,要把这个表上床位数多的地方减少,床位数少的这些都和县要增加,像鹿儿岛县、雄本县、山口县,北段和南端。政府希望减少10-20万全体床位。

为什么?东京周围的地区它的地价比较贵,床位增加也很难,北端和南端减少床位也很不容易,调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急症病床应该减少,恢复期的病床应该增加,看一看生病了以后各个期间的床位数,现在是这样的,急症病床、高度急症病床床位数非常多,慢性病、恢复期一下子减少,理想的图形是这个红色的,今后减少急症病床,减少高度急症病床,增加一些慢性病和恢复期的病床,调整比例。

为什么要说这个地方呢?因为急症和高度急症这些需要高额的保险医疗费,它这写3000点,你就可以核算是金额,从3000点突然降到600点,金额很多,医疗费、保险费很高的3000点左右的这些床位,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的支出,恢复期、慢性病病床保险支付额是225点,今后增加这些病床,调整比例,对抑制高额医疗费、抑制高额保险的支出是有帮助的。

来对比一下日本各个国家医院住院的日期间表,这里面不包括像精神病、慢性病这些病状,我们只看一般的医院,日本平均住院期间是19.2天,这将近是德国、英国的4倍,这个需要调整,需要把日本医院住院期间减短,所以日本现在的政策一个是调整地区的差别,减少急性期病床,增加恢复期病床,减短住院期间,将住院期控制在两周以内。出院以后,地区护理、家庭护理,地区和家庭的配合,这也将是一个课题,但是日本政府的方针是这四个方针。

稍后江崎课长会给我们讲,日本另一个政策目标,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医疗机械以及人才和医院的经营,在这四个方面上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希望把这四个作为一个配套产品或者是配套知识,出口给各个亚洲的国家。

这是日本的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差别,男子是80岁左右,这是2010年,现在会更加长寿一些。男性是80岁,女性是87岁,但是健康寿命和平均寿命之间只差9年。我们看这个表,下面是支撑老年人,桔黄色的是被支撑的高龄者、老年人,如果被支援的这些高龄者健康寿命增长,在高龄期间仍可以工作,仍可以转换成支援方,增加人类寿命当中能劳动、并能健康劳动的期间,那这个表格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今年82岁了,但是我不输给年轻人,我像年轻人一样工作,一样交税,我也在交医疗费,但是我交给国家的税金远远超过医疗费。不是说我自己,而是说社会全体如果能够健康的、持续的工作、劳动,这样老人的增加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这张表,我们看一个年轻人赡养老人的比例,到了20501.2人要养一个老人,如果30%的高龄者都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劳动,那这样赡养率就会增加,如果是40%的人都能去工作,那么就是2.6人来养一个人,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就是2050年,40年以后,和2010年的比例没有区别,仍可以工作,那么高龄社会也不成问题。

大家看一下这张平均寿命的表,蓝色是指平均寿命,医疗费多,医生多,那平均寿命长吗?一个也没有,就是说没有交叉的地方,使用很多的医疗费,有很多的医生,并不代表那个县平均寿命会长。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个教训,希望中国能接受这个教训,虽然有很多的医疗费,但是平均寿命占比不是这回事,希望中国吸取教训。

如何保持上了年纪还能健康的生活?这需要预防,像慢性病,由于四肢不方便引起的一些风湿病,还有精神上的一些老年痴呆症或者精神衰老症,这些都要早期医疗、早期预防。预防疾病,增加在平均寿命中健康寿命的比例,这是解决老年社会问题的关键,以上是我的结论。

如何增长劳动寿命?如何预防疾病?如何调整所得差,享受公平的医疗?如何把医疗费高的地方和医疗费低的地方统和?这是我对高龄老年人问题的一些想法。简单介绍了日本政府老龄化的政策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坂口力:日本前众议院议员、前厚生大臣

 

 

马淑萍:借鉴日本经验做好中国养老健康产业

各位领导、嘉宾,还有参会的代表们,大家好!非常感谢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马洪是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老的主任,他为中日的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0年代日本的产业政策引入中国,他是重要的关键的人物之一。90年代马洪先生他组织了大批的专家翻译了大批的日本书籍,把这些经验介绍到中国,今天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又做了类似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敬重他们。今天我是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对中日的养老服务产业做一个粗浅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也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这些政策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日本在发展养老产业方面有很多地方的确值得中国借鉴,比如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此外,在养老护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包括专业化人员的培训、老龄产品的研发应用、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都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作用。

中日是老龄化进展严重的国家。中国2015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155%,日本201565岁以上老人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为25%以上。中国老龄化加剧的原因之一是独生子女政策。日本是由于“一增一减”造成的,即低死亡率增加了老龄人口,少子化减少了年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两国社会的负担。特别是减少了日本社会活力,日本失去的20年,与老龄化少子化直接有关。市场活力下降,影响研发活力和新产品推出。

日本应对老龄化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有哪些经验,我只知道一些皮毛,我从我的角度谈一下日本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是不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基础,这是社会的一个基础,我觉得是最低的一个生活基准保障制度,这是需要的。日本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共卫生四个部分,社会保险又包括医疗保险、年金制度和养老护理保险,养老护理保险是之后才有的,社会保险支出可能占了社会保障支出的90%,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因为日本宪法29条明确规定国家要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所以日本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它一方面是追赶欧美发达国家,追赶美国,一方面另一个指标体现追赶国外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民保障的最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全部覆盖,刚才坂口先生也介绍了,所有的地区、所有的人都覆盖,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它是根据公务人员、有些行业的不同,它有另外特殊的一些东西再加到里面,但是它基本的保障大家都是一样的。并且它在这个时期主要的任务,福利制度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全国建立福利机构,当时它的整个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还是保障低收入的家庭有一个好的福利,我想这个理念是围绕这个的。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它受正常化理念的影响,这个理念应该接受的是德国的理念,所以80年代它的福利政策从以机构服务为主转向了居家福利和社区福利转变,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居家养老和社会福利养老,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90年代它又开始建立全社会共同支撑的养老护理体系,这个制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97年它出台了养老护理制度,养老护理这个保险,它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保险是由地方来运营的,不是由中央来运营的,这个可能是和韩国最大的区别,韩国在医疗保险这个基础上来加的一个养老护理保险,但日本的养老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全是独立的,各有好处。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去政府单方的方向,过去是你需要住养老院,你需要通过政府去审批,看你有没有资格,你不能选择的。

到了现在可以自由的选择服务,这个我觉得是促进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发展,使得日本的养老服务是多元化的,你既可以选择高的,也可以选择低的,收入低的我可以满足基本的需要,收入高的可以选择高层次的养老服务,而且是借助于市场,还有是个人,主要是我自己可以选择。同时由于这个福利用具包括住宅改装等等都适用于保险,大大加快了养老制造产业的发展,我想90年代是日本养老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现在安倍政府一样也很重视这个,他具体提出了要培育日本护理人员,因为日本的护理人员和中国是一样的,非常的紧缺,但是日本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很优秀,还要确保他不离职,现在零离职率,因为护理工作比较艰难、艰辛,护理人员离职率高一些。减轻居家养老负担,建立大量的特殊养老设施,这个特殊养老设施是面向低收入群的,我觉得日本政府不管是养老政策,在其他的政策,电力政策也好,我感觉它这个基础的保障非常重视,养老是我要保障低收入群的养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他说我一定要保障电力的基本供给,这个是日本产业政策当中,这些政策当中的一个特点,很谨慎,改革也很谨慎。要建一些保健医疗功能的老年公寓,我想这些老年公寓可能是中高收入层,面向这些人的需求。总之,我觉得日本老人可以利用较低的医疗费用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70岁老人的医疗负担大概是20%75岁以上可以减到10%,所以老年人还是比较幸福的。养老护理加入了以后个人负担只需要10%

 二是它不断改善社保收支平衡,日本也面临着社保支出的缺口,日本社会保险主要采取现付,和我们是一样的,随着老龄化加剧,代际抚养造成的社保费用缺口越来越大,债务占GDP比重是高于其他国家的,债务当中医疗养老这一块占比很大,这是刚才坂口先生讲这是他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中国可能也需要借鉴,在保障和发展支出方面怎么有一个平衡,做到一个平衡,日本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个渠道,就是增加消费税来提高财政收入。也讲到了实施老年人雇佣对策。2013年制定了《继续雇佣制度》,这个政策规定如果本人愿意,企业有义务保证老年人就业,政府对雇佣延迟到70岁以上的企业给予补贴;企业有义务废除对年龄的歧视,你招聘当中不能写年龄的限制,政府对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也给予奖励;设立老年人人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临时、短期的就业机会,这一方面能够改善社保的收支,我觉得还有一方面就是能够增加老年人的活力,精神上的活力。

三是民间企业逐步成为老龄产业的主力军。日本老龄产业非常发达,日本大概的市场规模是50万亿日元。这当中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是最具活力的,还有从事福利用具的租赁、生产,这个行业基本也是民间企业,其次就是上门养老护理服务。其实日本养老产品精细化的运作方面也做的很好,比如说保健品,保健品其实在日本也是90年代实现高速增长的,当时保健品在日本是高档品,跟中国一样,谁也认为买不起,所以这些保健品的企业通过直销还有一些包装的改变,实现了保健品的低价化,大众都可以消费了,这样促进了整个保健品的发展。

企业通过会员制等形式提供24小时健康医疗咨询服务,这个服务非常关键,日本的整个医疗体系、保障体系是以预防为主的,以预防为主的理念为我们可以在医疗保障上节省很多的经费,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医疗保险这一块的理念,医疗改革,应该是以预防为主,而不是你有病了我去给你投多少钱保护你,这个理念需要发生变化。

老年人提供的营养配餐和送餐,这个我觉得不是非常难的事情,中国的企业一样能做,只不过你要做的精细化一些,你要投入用心一点。

现在日本护理产品正在智能化发展,跟日本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企业正在开发医疗养护型机器人、生活辅助型机器人,日本过去的机器人在世界是生产最多的,它也是最先进的,它现在开始研发一些生活用的机器人,这个都是跟应对老龄化政策是有关系的。

四是不断创新养老新模式。日本有一个叫CCRC模式,它也借鉴了一些美国模式,什么意思呢?我要创建一个老年人健康充满活力的养老社区,它的目的就是推动东京圈这些老龄化严重地区、老龄设施不足地区的老年人要向地方去转移,现在地方的很多设施,刚才也讲到日本国内设施的结构有点不合理,有的地方设施非常充裕,是过剩的,而大城市,东京、大阪是不足的,它新的养老模式就是鼓励东京人、大阪人去周边地方养老。

这个养老模式有什么特点呢?在健康医疗护理、居住等基本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参与和代际交流、共建功能,二是开放式平台,是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大学、企业、NPO等进行开放式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对这些功能不断地完善,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比如说稻毛养老社区做的非常好,它是和东京大学养老研究院合作,这个东京大学养老研究院我去访问过,和法律、医疗和相关产业界的人,跟所有医疗所涉及到面的这些人都加入到这个研究团队,为这个社区提供一些成果和建议,我想中国未来的研究所研究老年问题,也应该把这些研究企业问题的人、研究其他问题的人一块融在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我想这会更好一些。三是体现人本主义,提倡互助,社区内健康的人帮助稍微不健康的人。它的入住对象扩大到了健康的老人和儿童,它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家庭氛围。四是为老人提供再就业和参与社会的服务,包括义工都是可以提供的。五是为了节约成本,利用空置的现有设施,老龄化的社区,很多年轻人走了,还有一些空置的设施,他们利用这个,就降低了成本。

对于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完善我国社保制度。首先,加快全国社保统筹制度的建立,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同时,充实全国社保资金,通过增加国有企业上缴收益,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过程中减持部分国有股份等途径,以及通过社保基金的有效市场化运作增加收益等办法,尽早解决社保缺口。其次,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进行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政府采购养老服务模式,补贴模式可作为过渡办法。

二是支持全社会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首先,放宽NPO设立管制,更好发挥行业协会、NPO等非营利机构在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等作用。其次,进一步放松管制,扩大保险适用对象范围,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健康产业。

三是创新养老模式。首先,要优先支持利用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社区。其次,支持老煤炭国有企业,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和矿区闲置物业发展养老健康产业,帮助企业转型发展。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养老服务产业先进国家经验。首先,加快对外合作步伐,鼓励政府相关部门、民间机构与国外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民政部与JICA开展“中日养老服务政策及产业合作项目”是很好的例子。其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马淑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

 

 

江崎祯英:日本政府对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和办法

大家好,我是江崎,刚才马淑萍女士讲的我非常感动,对日本的研究非常透彻,我也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下日本的现状。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老年社会,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带给大家一些建议和借鉴。

刚才坂口先生给大家讲了日本的对策,政策是非常优秀的,但如何去支持,如何去执行这个政策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是产经省出身,我也从经济角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高龄化社会。经济产业省有一个规矩,在我们省里面不许讲高龄者对策,为什么呢?人健康要想长寿,这是每个人的愿望,实现这个愿望社会必然会高龄,所以老年化社会是一个好事,如果你用对策,这样就会是一个消极的印象,会觉得高龄老年人社会是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我们从这个方面讲,在我们这个省里面不说老年社会,也不说高龄社会。

我们借助一些厚生省的数据,作为我们经济部给大家讲一讲。先看第一张图,这个图代表着日本的平均寿命,中国现在是75岁,日本是84岁,是世界第一的长寿国,旁边的韩国也在不断增加。我想中国现在是75岁,但是明年、后年的数据会急速增加。大家会有一个误解,高龄化社会就是代表老年人越来越多。

来看一下日本的数据,这是日本现在的人口,已经到了顶峰,以后人口会越来越少。我们把表反向看,85岁,紫色,看一下分的颜色,桔红是75岁到84岁,绿色是014岁,可以看到出生率不断减少,老年化逐渐增长。我每次看到这个表都会有一些想法,1960年到1980年日本的经济高度成长期,我想深圳现在正好是这个经济高度成长期,大家总是把试点放回经济高度成长期,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少子化,讨论老人化。要增加多少出生率,要增加多少年轻人去工作,要减少多少老龄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问题不应该这样想。比如说从明天开始出生率就急速增加了,那样的话我们人口的减少率需要多少年以后停止呢?明天出生率就是迅速增加了,那还有60年以后才能调整到1960年到1980年的水平,那这样怎么办呢?

现在人的寿命是120年,在日本60岁叫做环立,也就是说我们活了一圈,现在是两圈,一个人要活两圈,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经济展望都是以人的寿命一圈60岁为基准来考虑,我们再有多少保障、多少福利,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上来考虑。实际上我们现在人均的寿命,两圈这样比起来,总会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大家都活到100岁以上,那老龄化率必将超过50%,这是必然规律。所以这也可以反过来想,我们把人活60岁算作例外,这不是正常的,人活100岁才是正常的,我们以此为基础,重新建造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社会保障。来看一下年金、日本养老金、日本医疗保险和监护保险,如果说日本老人不增加了,医疗费和监护保险费就不增加了吗?不是这样,仍会年年增加,这是重要的问题。

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讲,支出、花费并不是坏事,这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个制度能给国民带来多大的幸福度,这不仅需要是在经济上考虑,还要从福利上、国策上加强国民的保障。

来看一看这个40兆元是用什么比例,这像一个香槟杯子一样,中间那个黄线,黄线是65岁,65岁以前我们没有用多少医疗费。可以看一下0-4岁,日本幼儿园的保障非常好、非常多,所以大家免费,国家医疗费支出比较多。再看一看人生最后这几年,85岁以上,几乎省掉了医疗费的50%以上,看看65岁,再看红线是80岁,65岁是医院的年龄,从公司退休,现在就要去医院上班了,80岁从家里面毕业了,要住到医院去了,大家是这样开玩笑讲。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或者改变这个比率,是一个大的课题。

大家都是什么原因去医院呢?中国慢慢也会是这样的比例,1/3是生活习惯病,因为生活习惯,我们叫文明病,不运动、饮食问题造成的是34.4%,老化是15.5%,精神上是10%,也就是说日本的国民,日本1960年全民保险制度出台,那个时候实际上结合感染症,这些地方的病情很多,重点放在这里面,过了四五十年,现在比例完全变化了,所以当年制定的这个制度已经不能应对现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病情,比如说糖尿病,糖尿病一年要花费40万,如果是门诊,如果是人工透析,要100万以上,日本政府每年要花十几个亿交到这个糖尿病上,这个糖尿病是不是不治之症呢?当然不是,只要是预防,自己运动,注意饮食,自己本身就可以。

比如说糖尿病每年是1兆元,但是这个产业的健康市场是4兆元,我们应该动员市场来减少医疗费,话是这么讲,做起来非常难,尤其像糖尿病需要你自己有很大的毅力去控制,尽管有一些企业指导、产品,但是自己要有意识,自己没有意识病会突然来。

现在因为我们医疗的技术增长,从发病到死亡,现在这个期间是越来越长,中间的医疗费使用越来越多。我们要看第一阶段的预防,那就是健康人做的事情,得了病谈不上健康预防,如果是想削减医疗费,要看第二阶段的预防和第三阶段的人群。

再看这个表,我们用女性做例子,下面是年龄,我们常年追踪调查,90%的女性是在80岁左右,再看看男性,和女性一样,70%上了年纪就越来越身体弱了,70%都是在85岁以上,女性要比男性的平均寿命长一些,中国应该也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个10%的差在哪里呢?这个10%就是这种一直健康的女性、男性,就像今天来场的坂口先生,还有这些老企业家、老领导,像这样一直参加社会活动,一直接触社会,一直工作的老人,10%。像今天列席的前两排的各位一样,虽然是上年纪,但不等于身体会衰老,上年纪和衰弱是成正比的。

用名词讲就是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女性平均寿命是86岁,健康寿命是72.21岁,男性是80.21岁,女性是71.19岁,这中间的差如何见效,这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医疗的条件越来越好,医疗费大概都使用在9.2年和12.4年。使用大量的医疗费在这种不健康寿命上,如何减小这个比例,如何让平均寿命中的健康寿命比例增加,是一个大问题。

日本有一个特定健康检查,也就是体检,国家免费的体检,但是一半的人都不去参加这个体检,一半以上自己以为自己很健康,不去参加体检,这个很影响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我们看这个表的最下面,约742万人,这些人就是自以为自己健康,不去体检,但其实有潜在危险的人,我们大量的医疗费即将要花在这些人身上。国家花了很多的医疗费,谁受益最大呢?这里面的平衡如何来保持呢?这是全国民的一个大问题。全体的医疗费,国家总是要出,但是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哪些人群上,让哪些人受益,大家怎么样才能幸福,才能整个社会安定,里面的比例非常困难,但是非常重要。

我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原来旧社会老了也可以在社会上干活,但是现在的社会是退休了以后可以享受年金,可以享受养老金,可以不去参加社会活动,60岁一生已经努力工作了,那我下面的余生就可以享受年金,这种想法全民来讲应该改变了。但是大家不会参加这种特别重的工作,希望参加工作,但是参加一些比较缓和的、自由的工作,这些社会参与对预防老年痴呆、对预防老年人由于身体腿脚上的一些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日本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多,这些如果都用国家的医疗费来解决的话,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支出,但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预防如何不成为这种预备人群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这些资金,我们的社会保险金,要花在哪些人身上,花在哪个时间段上,从经济上也好,从福利上也好,应该再一次重新认识。日本和中国应该是面临一样的问题,日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选择死的自由,有活到最后、活出自己各种各样的要求,这种要求如何作为一个社会来回答,作为一个制度来回答,这也是关系到人性尊严的事情。80岁以上的80%的男性和85%的女性人群,其实他们很健康,这是在日本的现状,这类人群没有事做,不参加社会运动,这些实际上是应该立即解决的一件事情。工作不是指一些重劳动,而是对社会的参加,其实是对健康的一种促进,无论从身体上还是金钱上,应该提供一些缓和的、自由的这些工作,这也是一个大的市场。通过这些社会参加,社会会对他们尊重,有了尊重,有了自尊,这对治疗或者是预防老人痴呆、老人的抑郁症其实有很大的帮助。

日本的社会今后会怎么样?来看一下日本,我刚才说人生有两周,第二社会活动期从65岁开始。第二社会活动期就是参加缓和型的经济活动,为这类人群创造一些机会,提供医疗和工作环境,我觉得第二社会活动期影响着第一生产,也就是65岁以前,没有退休以前,解决第二活动期人的生活状态、人的生活态度,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整个社会的福利要救助谁,要让谁享受最大的经济上或者是福利上的援助,资源的再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资源非常重要,资金也非常重要,所以日本政府里面的各个省,各个部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建立一个老年人被尊重、老年人也可以再活跃的社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希望我们两个城市,深圳和东京,能一起携起手来,在世界上先作为一个试点区,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谢谢大家。

 

 江崎祯英 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情报局健康护理课课长、产业研究官

何孝瑛: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对老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才会有正确行为,我们要做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就要对这个产业和事业有正确认识。对此,我提出第一个思考是立足现今、放眼未来,科学和理智地认识老龄化社会。

第一,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以发展进化的观点来看待老龄化社会问题,不应该以消极悲观的态度来认识和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第二,中国是未富先老,这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新难题,也是新课题,但同时又看到中国是一个敬老的优良传统,怎样继承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走出自己的道路来,这是我们现在研究老龄化课题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认识老龄化问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消极的心态来看待老龄化社会问题,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事实,但同时也迎来了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思考是要开阔视野,强化系统意识,从全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探讨多种模式。我们通常把老龄事业看成一个福利事业,是一个公益事业,是需要大力投入的事业,这是正确的。但是老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福利事业或公益事业,也就是说,老年人是一个社会人,是具有多方面需求的社会人,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还需要很多非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中国的老年人,60岁退休,到后来如果活到90岁还有30年,如果活到80岁还有20年,这个人群里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不能只是一个养老模式,有进养老院养老的,也有居家养老的。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关注:即便是空巢家庭,60岁退休以后也并不等于就需要进养老院养老。比如一个学校现在80岁退下来的教授和教师有1000多人,他们不需要进入养老院养老,需要的是继续传播他们的知识,发挥余热和作用。老年人是一个社会人,不同的经济状况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应该分门别类地探讨适合于各种老年人的模式。老龄产业虽然是面向生产提供产品服务的生产业态总称,但老龄产业是老龄事业下的基础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包括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老龄地产业,总体上都是老龄产业。所以应该探索新的模式。

第三点思考是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要插上科技和金融翅膀。一是要以科技为支撑,发展老龄产业,特别在产品上,比如基因科学,要研究基因产业如何应用在老龄产业上。以鳄鱼为例,我们现在正组织研究鳄鱼的基因,通过研究鳄鱼的基因排列,能否得到一些医疗的产品设备和防治。另外,经过研究发现,把鳄鱼的血打到兔子身体里,鳄鱼的血可以诊治癌细胞。因此,鳄鱼的血怎样提炼以做老年健康值得研究。

此外,在中国,哪个商场都有儿童系列,比如儿童玩具、儿童衣服、儿童食品。老年系列则没有,可见老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的运动器械适合于健康的青少年,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行,那老年人想在家里运动一下怎么办呢?所以我们现在组织企业专门研制老年人。举一个例子,关于消防方面,有模拟儿童的应急,现在还没有专门做老年应急,若地铁里出现火灾了,小孩知道怎么逃生,也应当研究老年怎么逃生,这就需要科技支撑的产品。用科技支撑,就将会有一个中国新的产业出现。

最后,我呼吁老年人不可忽视自己的作用,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发挥老年人传帮带作用,老年人不是废物,不是社会的多余品,不是社会的负担。老龄人是社会福利的享受者,但是不能消极的等待服务。我记得当时有记者问我们,深圳还是一个年轻社会,为什么会把中国第一届老年人博览会搁在深圳?我回答:它是深圳市民政部、发改委批的老年人试点区,它具有开创精神,它曾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立了功,我们也希望把老龄事业搁在深圳,能够在深圳上面开花结果,带动全国,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是我们的厚望。

 

何孝瑛 中国老龄产业联盟主席

 

 

 

 

李慧莲:中国老龄化和养老养护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我们就认为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在这种定义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口生育观念不断地变化,生育率下降,目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仅有日本、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首先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及投资潜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二是中国老龄产业的投资方向;三是中国老龄产业的简单展望。

一是老龄金融业,可以选择性的很少,也没有很好地依据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设计产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中国目前有80%的老年人选择储蓄养老,企业年金还没有成规模,职业年金还尚未推开,主要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养老基金的运作实体受到国家政策严格的限制。养老信托业务亟待创新,目前国外养老信托种类比较多,比如养老金信托、财产信托,但是国内除了少数企业有这种信托,产品类型也是以养老金信托为主,所以这一块空间是比较巨大的。

二是在老年用品业方面,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用品,主要表现在保健品、康复辅具、医疗器械等方面。老龄用品需求不断加大,老龄文化休闲用品正在逐渐成为热点。总体看,中国老龄用品业将进入细分产品深耕市场的一个阶段,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三是老龄服务业。医疗康复护理是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对老年生产照料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强烈。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机构都比较欠缺。随着老年人经济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老年人旅游的需求和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比较旺盛,差不多有70%的老年人有退休之后旅游的倾向。

四是老龄房地产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龄房地产市场,并成为众多资本,包括国际资本争夺的一个焦点,政策性银行以及一些做养生、健康管理等国际服务的专业公司有所介入,国外也有一些知名的养老服务财团、房地产投资基金等主体介入,跨境做一些房地产项目。

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万亿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蛋糕。在短期内,中国老龄人口总量与GDP保持在6—9%,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量占GDP的比重可上升到9—13%,到2050年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总量将占届时GDP30%以上。

关于中国老年人的现状,我们根据北京地区的一次调查数据,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脑血管、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病是老年人的主体。二是抵抗老年风险的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都是家庭照顾,到社区或者专门的医疗机构去的比例非常少,所以这方面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三是护理费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意味着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接受,如果有这样的社会服务能够提供的话,不会影响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水平。四是社区医疗服务不尽如人意,很多老年人都没有进过医疗站,更不用说其他服务。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人员培训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到2013年,中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占72%,也就是说,未来民营机构对这个市场的进入空间是非常诱人的。除了数量不足以外,中国养老机构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等众多问题。在照顾老年人需求方面,医护人员的缺口也非常大,社区里大多是一些下岗职工的再培训。在社区服务方面,调查显示社区医疗服务站被大家接受和使用的频率都不高,以后在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也有很多投资机会。在保险产品方面,亟待开发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保险产品。

 

李慧莲 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

 

 

 

范秉沅:健康养老模式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首先特别感谢李罗力教授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站在这里做这个大型课题的演讲,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来自企业,是搞实战的,怎么样把这个理论变成一种产业、一种收益、一种力量、一种能量,真正的为老龄产业做出一些温暖的贡献。

我来深圳差不多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来基本上都在为企业,甚至为家庭、为个人在拼搏,现在到这个时候,我特别希望我的同龄人,我们能够发挥后面的力量,后半生能够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的父母都已经是高龄了,我自己也到了将老的年龄,我相信李罗力教授让我来做这么一个重大课题的解读,我想有深刻的含义,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我们能够把这个理论怎么样变成实践,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未来中国老龄人口的总人口量是34%,就是说我们在大街上看到十个人里面有三个是老人。55岁到75岁的老人,李教授把它定位年轻老人,现在已经达到2.16亿,这些年轻老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继续就业,为社会做贡献,而且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在社会的贡献过程中给自己找到人生的乐趣,安度晚年。这个人口比例不断地增长,再过五年我也到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我们不要把它当成是一个灰暗的事情,其实我们在人生前面的50多年可能是为自己拼搏,在后面的50多年我们可以为一个群体,为人生的回归去拼搏,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相信在这个里面会有更多的人文精神在里面。

现在中国,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人口加速非常快、密度非常大,这主要是这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农村的人口急剧向城市集中,2015年已经超过60%的人口都集中在大中小城市。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因为人口密度大,因为生活水平高,所以在城市的人口,这一群老人他们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老年生活和各种各样的消费,现在千万级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14个,百万级以上的城市已经超过119个,在这些城市里面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以及保险金融等服务都非常完善,所以未来我们的养老产业主要是以大中型城市为主要的一个基点。

大中型城市老龄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这三十多年来对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50-70多岁的大部分老人,基本上都享受到了独生子女政策,所以现在有很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更加需要这个社会一种非常好的养老机制来服务这样的老人。

李罗力教授特别重要的提出了一个“四有”老人,就是在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里面,他们大部分的都是有健康、有知识、有活力、有经济能力,因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面,他们进入了商场,进入了很多平台去学习、去创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了很多知识。60多岁退休了,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他们就去想办法做事,但是目前在中国好像60多岁的老人这个就业机会是很少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打造一个平台,“四有”老人怎么样给他们找到这么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继续去学习,继续发光发热。

“四有”老人他们追求这样一种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如何满足他们呢?怎么样来打造一种真正的跟现代化、高科技,同时又能够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尤其是孝文化,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60多岁-70多岁这个阶段的年轻老人,他们经历了中国文化的断层,中国文革包括后面的改革开放,在这整个过程中抛弃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未来传统的一些孝文化,非常核心的,所以现在才会有啃老族等等。所以如果说我们能够打造一个平台,为“四有”老人打造一个平台,就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个传承,做了一个连接带,我们的文化断层甚至道德断层都会在这个地方接起来,所以我非常希望我们六七十年代的同龄人,一起携手来做这件事情,为全体老人,为整个中华民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一个榜样。

现在中国的老龄产业供给严重不足,家庭和政府都无力承担沉重的养老服务压力,旧有的服务产品、种类、品质,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依靠金融工具、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我国是一个具有创新潜力、需求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

当前大家都看到很多人说养老产业很好,很多企业一哄而上,但是据我所知,所谓那些做养老产业的,拉着老人去开会的,去做培训的,他们是干什么的,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都亲身体验过自己的父母怎么样突然之间存款就没有了,因为他们会感恩那些关心他们的人,这里面确实有很大的利润,也有很大的潜力,是不是真正的符合懂得老年人的需求呢?

在产业的这种现象里面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能力,真正的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想人所想,而不是想自己所想,真正为老年人做一点老年人需要的事情。空巢化、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导致老龄化非常大。

我是来自企业的,我们企业做什么,我提三点建议。一是要做产品体验的升华,二是产品理念的创新,三是消费理念的重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市场潜力和无限发展前景的样、乐、学、为享五位一体新型健康养老产业及体系。

产品体验的升华,葆康乐会在近期马上启动温泉资源的深度开发,制定中国温泉康疗标准,中国地大物博,温泉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今天的温泉大部分停留在休闲度假,说难听一点就是泡个澡而已,怎么样把它深度的发挥好,把它打造成一个为老人健康提供服务的资源。

葆康乐公司也在锁定“痛点”,发掘民族精神,解决中老年常见疾病。假如说我们这个药给你用了,你这个病好了,或者你的指标大大的优质了,健康水平提高了,你就可以付款,如果达不到,我们可以完全免费,我们已经跟我们的源头厂家,跟这个研发的有专利的公司已经签约了,马上就会在全国推出来,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一些事情,我们绝对不会学习某一些企业把一件很简单的产品说的神乎其神,可治百病,最后价格翻一百倍、两百倍,我们不是干这个事情,我们是用良心做事情。我们会在营销模式上做创新,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着手,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商云商聚智能柜,它是放在大超市里面,另外在手机端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的APP,在孩子和父母、家庭,易孝宝会推出很多的设备放在我们的身边,让老人和孩子面对面,跟服务人员、志愿者面对面。

营销模式创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互联网+商圈+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消费理念的重塑,我们要首创中国式消费养老模型,在我们这个平台里面消费,我们会把每个消费者,你消费的每一笔钱、每一个利润,我们都会拿出20%存到你的养老账户里面去,我们跟基金公司一起合作,来做投资、做理财,在你自然消费的过程中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正常消费,你就会挣到一笔财富,这个财富存在未来,这个大数据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

未来我们还希望联合社会各界,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式养老银行,养老怎么养?不是说等老了再养,我们现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养,做两件事情,通过自己的消费养老账户里面给你聚集一笔财富,为自己未来聚集起来一笔财富,你就不要怕今天花了钱没了,未来还在,可能还会更多。我们深入各个家庭、各个养老院,为老人服务,服务的每一分钟、每个行为,都会变成公益积分,放在我们平台里面,未来你可以通过这个积分换回你的财富,换回社会对你的温暖,谢谢大家!

 

范秉沅 深圳前海葆康乐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长谷川敏彦:打造长寿城市及对深圳市的建议

大家好,我叫长谷川,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我今天给大家听的这首歌是《时代》,是日本有名的歌手唱的歌,现在世界已经变成了亚洲的时代,亚洲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日本和中国,今后共同有使命、有责任建立新的时代,解决老龄化问题,日本是新进国、试点国,中国是新兴、高速发展的国家。很多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未富先老、未富先衰,中国也如此。所以中国和日本应该联手,在发展中国家和已经发展的国家中建立起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哈佛大学上过学,在美国当过外科大夫,回到日本当过外科医生,还在日本当过官,我现在是教授,我已经退休了,现在就等着死亡了。但我在职期间着手制定了很多政策,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支持斯里兰卡建设,斯里兰卡国家医疗计划,我还着手医师需要数量的计算,这是2006年的事。最近我在多膜地区研究一些社会福利地区问题。

这是我三年前做的一张表,一般以65岁为界限,65岁以上为高龄人,但我认为应该以50岁为界限。明治维新到现在,这是人口推移的一张表,非常有特点。我自己做完以后也很吃惊,明治维新以后,50%都在80岁以上,50%都在80岁以下。到19世纪以后几乎都是这个比例,50年以后50岁以上的人口只占60%,为什么要以50岁为限呢?我觉得50岁是人类可以生育人口的限,日本只用了50年,50岁可以生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只用了五十年,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推移到21世纪仅仅用了50年,中国的现状也一样,205050岁以上将达到50%,日本和中国一样,在2050年,也就是三十年会变成另外一个国家,中国比日本要面对的问题还多。

中国和日本现在必须紧急考虑对策制定新的社会模式,是什么社会呢?从生下来到15岁,我们认为是人生第一个阶段;从15岁到49岁,生儿育女这是第二个阶段;1970年占60%,五十年以后社会的作用结束了以后,50岁以上的人占79%75岁以上的人将占20%,这些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目标都会不一样,会占社会一半以上的人口。这是从人演变以来史无前例的事件,人类一半以上都是结束了生育阶段,都是50岁以上的情况,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早上听到江崎先生的讲话我得到启示,欧洲1910年、日本是1947年,五十年成长的速度很快,已经超过了50%。这是我半年前自己发现的一个表格,这是我最终调查,从0岁出生开始,日本的女性,五到六个人中,有一个人会长寿到一百岁,这是最终调查的结果,这是日本的统计。

这说明什么呢?这是要照顾的老人,超过90岁以后,以后医疗的目的已经不是治疗而是预防,是济护,如何让50岁以上的人后半生健康生活是以后的医疗目的。看一段日本有名的历史人物,日本战国时期,五百多年前,有一个叫知田的武将,他说人生50年,他在49岁的时候被暗杀了。

这是一个日本的演员浅秋流里子,那个时候日本的平均寿命是50岁,如果从她的一生来看,日本的平均寿命增加了一倍,人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分三个阶段:学习阶段,准备阶段,社会上活跃、对社会和家庭负起责任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心、是人口构成的中心、是社会的中心。五十年以后,社会就发生变化,第三期的人口将成为社会人口比重最重的一种,也就是说,从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解放以后,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后半生活得像自己,这个人生的阶段会越来越长。

我们可以算一下,比如说一个人每一天工作九个小时,他一生45年工作的时间是10万个小时,退休以后如果这个人活到85岁,他在家每天除了睡眠以外,在家的时间一年365天,也是10万个小时,实际上人的一生劳动的时间和在家里休养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活到一百岁的话,竟然是25万个小时都是离开社会在家里休养。

我听了江崎先生的讲话,我也想提倡人生一周、二周,第一周有福利、保险、国家的补贴,这是如何治病,除了人生第一周,我们要关注如何愉快、健康的过好人生第二周,日本五十年以后已经不叫余生了,应该是一半,人的第二周,也叫本生,而是真正的人生,中国也叫余生,五十岁以后的人生已经不能叫人生了,而是人生的第二周期。

我们作为企业生产产品销售到全世界,现在要把目标放在不仅是生产而是考虑如何再次让50岁以后的人活跃在社会舞台,为社会做贡献。在日本大家都很瞩目50岁以后的生活方式,像这种书不断的出版,深圳是三十年前改革开放新建的城市,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年轻的血液,五十年以后的中国,这些人刚好是老人、高龄者。

都说日本的就业率在降低,但50岁到64岁以上的人口就业率在不断的增高,可以看左图和右图对比一下,有2000万人不需要任何济护,他们很健康,能工作,这些人如何处理、如何让他们发挥余热,实际上是社会今后的课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两千万人实际上他们有经验,他们也许能发挥4000万人的作用,这是日本这个国家能不能顺利渡过难关的关键。

日本现在有很多的问题,人口的迁移问题、人生的寿命越来越长的问题,高龄者、独居者增加、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不断增加的济护,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放在一起,作为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考虑,给他们提供场所、提供工作,做成新的社会、新的都市,我们叫做实验都市。日本有一个爱知县我在为爱知县做一些提议,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他们的网页,爱知县是日本的一个工业城市,丰田汽车的本部就在爱知县,我和丰田公司的人交流过,要把你们公司退休以后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爱知县的城市,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崩溃,这是一个表,显示了这个社会保障费如何不断的增加。

如果现行的制度已经非常危险,当时的制度没有考虑第三人生,人的平均生命被设计成四十岁,这是当时德国人设计的,以后、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我觉得不应该是德国人,应该是亚洲人、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起做新的制度,日本的GDP一直保持低缓,没有中国增长快,日本一直在下降、平衡,把日本老龄化和世界老龄化、亚洲高龄化、老龄化的速度都放在一起统一看的话,中国三十年后会赶上日本高龄化、老龄化的进程。

总结一下,还有五十年日本将驶向未知的大海,像江崎课长讲的,现在再调整出生率、再调整人口出生率,四十年不会有什么变化、不会增加人口比例、人口比例太大的变动,关键是要考虑高龄化、老龄化以后人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这部分人今后如何生活,中国也一样。中国和日本一定可以实现、一定可以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关,我们有这样合作的历史,日本在历史上几乎五十年有一次历史的大变化,现在历史上已经有七次了,这是这个图,每五十年就有一个大的事件,每五十年都有社会上突破的转换,我有信心,中国和日本携手一起渡过难关是没问题的。

美国出生率比较高,移民率比较高,无论怎么缓和世界都会走到这一天,这是趋势,新加坡、香港、泰国都在极速增长,亚洲国家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泰国和日本有同步化的可能,高龄老龄化是亚洲面临的大问题,我们要从亚洲统和的观点看,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底下的分母很大,到2070年会达到最高峰,会是现在的5.6倍,这是中国卫生部的统计,需要济护的人口增加4.5倍,达到8400万左右,中国有计划生育,第二次、第三次可以控制人口,有这种经验。我三十年以来一直和各个亚洲国家研修人口,如何保证健康,中国和亚洲都是以龙为代表,日本有已老将近快死的龙,还有年轻有活力的龙,他起了各种名字,下个月要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国开亚洲共同的讨论会。

他们在一起交换医疗保险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有几次,去年开始我们把医疗保险转向为高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日本和中国两边都是实验国家。人生五十年,从他的发言开始,日本过了五十年,社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今后五十年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这个会从三角形变成逆三角形。

21世纪的老龄人口中,日本是牵头,后面跟着是德国、韩国、中国、泰国,日本是1.2亿的国民,今后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应该联手起来,互相交流,共同取长补短。这是我的提案,我的发言就到这里。

 

长谷川敏彦 日本厚生省原高级医官、日本医科大学教授

 

 

黄钟汉:创新探索老龄事业和产业双动力模式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将持续增长,60岁以上人口从2015年的222亿一直增长至2050年,最高峰将突破4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一,响应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部署应对,《“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5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必将推动我国老龄事业、产业的巨大发展。

第二,我国老龄产业大有可为。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稳定需求,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国老龄市场供给不足的局面正在改善,老龄产品与服务日渐丰富,产业介入主体更加多元化,各路资本纷纷布局,迎接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模式也逐渐回归养老本质。据相关机构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其中2030年将达到10万亿元。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50岁以上准老年人口的部分消费也属于老龄产业,未来老龄产业的前景不可限量。

第三,智能老龄产业将引领新变革。国家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智能老龄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动力。据统计,截至20158月,国家相继在养老、健康、旅游、保险、体育、文化、信息消费、民间投资、政府购买服务、中医药、用地保障、人才培养、税收优惠等领域出台了配套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88件,都强调了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行动在推进老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老龄事业与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老龄产业发展新业态。我国智能老龄产业正蓬勃兴起,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众多助老服务产品日趋成熟,虽然仍存在着观念认识、体制机制、核心技术、市场模式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探索发展模式,但这必会为实现智能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巨大推力。

第四,推动资源整合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企业考虑进入一个新兴产业,不外乎通过布局希望达到以下目的进而塑造行业优势:一是构建技术优势,形成进入壁垒;二是形成规模,抢占资源;三是占领品牌高地。对于老龄产业而言,这种思维虽然可行,但略显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老龄产业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而且相当多的领域之间联系异常紧密,甚至互补配套。最典型的就是老龄公寓与老龄护理、医疗健康等资源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多元性的需求,决定着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必须坚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并举,强调大局观和大思维,沿着产业链中的核心资源和关键资源进行布局,并围绕核心资源、关键资源构造资源整合平台,通过整合外部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服务,进而使资源投放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今年,以“汇聚合力积极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主题的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上,参展机构、企业共计222家,涵盖老龄产业的各领域。同期还举办了两场高峰论坛:一是“科技创新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论坛”,主要就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分析,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老龄产业智能化,实现智能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健康养老及服务模式创新论坛”,主要就当前国内外养老模式现状以及未来建设方向进行研讨与挖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新模式。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较好地诠释了为应对“银发浪潮”,主(承)办方推动老龄产业发展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是一次由社会力量主导完成的大型展会,是在国内同类展会中实现国际合作承办的首次尝试,是依托深圳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完成的“线下线上老博会”模式创新。

 

黄钟汉 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

 

 

张东生: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要靠“有形有力的手”

大家好!今天日本专家精彩的发言和分享使我们大开眼界,从世界的总体情况进入老年社会,特别是二战以后,各个国家随着社会发展先后的步入老龄社会,我就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百善孝为先,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的重大义务。东方文化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占主导作用,提到孝文化、百善孝为先,这些都应很好地发扬光大。人类是智慧的生物,理应承担起养老、孝老的责任。

从我国的养老形势来看,通过其他专家的估计,我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负责养老的人,除了青少年以外恐怕也占三分之一左右,中国13亿人中负责养老的人也有四亿人左右,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而面对如此的养老形势,我国基本的国情一是幅员辽阔、人口多;二是物产丰富、人均少;三是发展迅速、起点低;四是贫富不均、差距大;五是独生子女政策,现在还有一种特殊的家庭——失独家庭,这样的家庭在养老方面的问题更大;六是未富先老。

从中国的国情讲,最适合于中国的养老方式我认为还是居家养老应排在首位。因为中国难有那么多的力量、那么多的场地来承受、承担数以亿计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家居的环境也有益于老年人度过老年生活。老年社会问题的到来,他打一个比方,好比是温水煮青蛙,看起来不温不火,其实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是比较严重的。基于中国的国情,我们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也可以说是刻不容缓的。

我认为,首先老年人自身要自强不息,要自尊、自立、自强,也不要自我放弃。比如,日本的北海道有一群老年人,住在村落中,他们从事简单的劳动,拣树叶做成餐饮的装饰,很多餐饮企业都来收购这种树叶,他们的经济效益很好,老年人很高兴,其乐融融。所以,老年人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自我放弃,尽可能自食其力。要实现这种方式,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宣传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把道理讲清楚,要鼓励传统的文化、讲孝道,关键还要赋予家庭经济上的资助或是补贴,让照顾老年人的子女认识到:我在家里面照顾自己家的老人,不出去走很远的路照顾别人家的老人,自己家的老人也不用出去让别人照顾,是节约社会成本最理想的方式。让他体会到,政府还要给他必要的补贴作为物质上的鼓励,精神上也要鼓励他,物质上要帮助他。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地这样去做,是能够做得到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真正重视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关键问题。靠“有形有力的手”,共同解决好我们面临的社会老龄化问题。

 

张东生 原深圳市政法委副局长、老龄行业专家

华凌:全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经验介绍

我是来自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基层养老机构的管理者,从事养老工作已经15年了,如何为老人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如何管理为老服务的团队,是我们很多养老机构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所以我想以我们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六年的实践经验和经历与大家做分享。

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创办于19994月,是盐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区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有机构养老、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指导、社区居家养助、自然灾害庇护救助、慈善超市等,同时也是盐田区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福利中心设有老人颐养房间91间,床位212张。设有医务室、残康中心、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传统中医养生中心等25个功能活动室及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空中花园、农疗基地等户外活动场所。主要服务对象为盐田区三无、低保、优抚、失独、失能、失智、残疾、高龄、独居和家庭无力照料的老人。福利中心现有入住老人185人,平均年龄829岁,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占入住老人的93%。

锐意创新之举

与深圳市其他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相比,福利中心起步晚、基础差。2009年,养老床位150张,仅有入住老人80余名,养老护理员9名,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为0,医疗基本空缺,设施十分简陋,全年收入不足100万元,是深圳唯一一家没有申报等级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穷”则思变,2009年,在深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区民政局的强力推动下,福利中心打出了一连串组合拳,开启了“破茧成蝶”的美丽嬗变。

第一,创新体制改革,率先实现市场化运作机制。20093月,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福利中心按照“厘清项目、确定岗位”“竞聘上岗、同工同酬”“因事设岗、量入为出”“多劳多得、激发活力”等六项原则,制定出台了《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解决了劳动合同签订等历史遗留问题,初步构建了“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的经营模式和部门职能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运行高效合理的新型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为中心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红利。

第二,创新运营模式,不断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经过几年的不断拓展和完善,福利中心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可为各种不同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切适的养老服务。能够取得这些成果源于中心对养老服务需求的适时把握,具有超前的建设思想和服务理念,而集体的凝聚力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是重要支撑。

第三,创新服务载体,有效聚合社会化服务资源。作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公办养老机构,受规模、场地、设备、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完全依靠自身资源,很难拓展更多的服务项目,很难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如何引入社会有效资源,参与为老服务,中心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是引入专业社工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在福利中心设置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幸福长者两个社工服务项目,共招聘了11名专业社工。通过项目设置,引入社工服务理念。二是充分利用义工资源。义工参与养老服务,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为老年人增加了与社会交往的渠道和机会。三是引进专业科研资源。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队伍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为探索“养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福利中心先后与港大深圳医院、区人民医院、梅沙医院、沙头角社康中心等医疗机构签署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协议;为规范中心视觉识别系统管理,福利中心与深圳市思班都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研究适合于养老机构的各类企业文化产品;为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福利中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实训基地;与华大基因签署框架协议,配合华大基因开展老年病基因研究。此外,目前,福利中心正积极与北京思德库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惠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公司洽谈,就下一步在福利中心建立测试和培训基地展开合作。

第四,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工作流程表格化。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反复研究、不断改进,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包括行政管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业务培训、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后勤保障、膳食供应、安全管理、老人管理、托养协议、能力评估等15160余种表格。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的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负担,规范了资料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档案、人事、接待、居住、库存、收费、报表、护理、医疗、药政、餐饮、短信、捐赠、资产、决策等24个管理子系统,为中心日常管理提供了全面、科学、准确的数据,为入住老人带来了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三是档案管理规范化。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成立了档案资料室,制定了档案管理九项制度,中心历年的公文、人事、服务、病历、影像、实物等档案资料实现了分门别类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四是医疗服务系统化。配置了心电监护仪、心电图仪、急救物品车等必须的医疗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抢救措施、应急预案;引进和开展了部分医疗康复新的项目;定期举办传染病、常见病、老年病的科普宣传教育;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病历档案;推行医疗护理三级查房制;有了自己的医疗队伍,成为了医保定点单位。

践行“精准”之路

2011年开始,我们建立了涵盖“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四大部分的《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随着《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实施,琐碎杂乱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变得简单有序;问题处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福利中心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中,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盐田特色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一,做好能力评估实现精准识别。做好老年人能力评估是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的前提。民政部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颁发前,我们对老年人的能力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入住评估,二是护理记录跟踪。2013年国家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发布,北京思德库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老年人能力评估软件》的开发为福利中心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提供了精准、统一、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目前,盐田区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已建设完毕,设备已全部到位。盐田区民政局有意向待评估中心运营和评估队伍成熟后,将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延伸到盐田区各社区,为政府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扶老实施细则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

第二,完善功能要素推进精准管理。一是实行分区管理。针对不同护理区域老人的服务需求,配置不同比例、不同素质、不同特长的员工,采取“错峰排班、弹性服务、有效搭配”的办法,将每一项服务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时间段,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二是实行视觉识别管理。为方便老人识别,福利中心采用老人记忆深刻的颜色、手势、动物、花卉作为标识物,分楼层、分区域设计制作了不同功能、不同内容、不同颜色的导示牌等,强烈的视角冲击,不仅有效地方便了老人生活,营造了精神文化氛围,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三是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规范每一个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建立严格的检查考评制度,完善了一整套覆盖老人住宿、日常护理、医疗康复、膳食安排和服务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四是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管理。做到“五个在前”,即观察在前、评估在前、提示在前、协议在前、预防在前。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精准服务。落实精准服务的基础是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立足岗位抓培训;二是组织员工参加互联网远程教育培训;三是建立员工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华凌 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

 

 

 

 

 

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中日老龄发展合作倡议书

2016321日至31日,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罗力、副理事长郭万达率团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走访了日本经济产业省贸易经济协力局等十多家日本重要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并会见了多名日本参、众议员以及国家机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访问期间,中日双方都感到,在目前形势下,应该加大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频率和热度,以积极推进两国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在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以及生态环保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此,双方决定举办以中日民间交流为主的《中日活力化论坛》。第一届论坛今年在中国深圳举行,第二届论坛明年在日本举行,此后将每年在中国和日本轮流举行。而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论坛,将把中日两国都面临的老龄化社会这个重大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对社会老龄化开展认真研究,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及中日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

为了让我们的这个论坛更加富有实效,对两国的老龄产业发展更具有建设性,使中日两国今后在这个领域以及更多领域的合作能够更加丰富,更加活跃,更加深入和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特提出以下四点倡议:

第一.建议中日两国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界、金融界都来关注和支持中日活力化论坛,使其成为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科技、环保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民间桥梁。

第二,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的平台上,打造中日两国老龄产业联盟。通过中日老龄产业联盟,聚合中日两国的老龄健康医疗护理行业、老龄服装用品食品行业、老龄旅游文化娱乐行业、老龄服务行业、老龄金融行业、老龄地产行业的广大企业,针对中日两国老龄产业的广阔市场,全力打造适合中日两国老年人所需求的高品质的老年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同时推进科技研发在老龄市场上的聚集、深化和强化,推进老龄产业与互联网和智能产业的深度结合,在中日两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历史阶段,将老龄产业打造成为中日两国的新兴支柱产业,既能满足中日两国日益增大的老人人群的市场需求,又能带动两国经济的发展,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第三,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平台和深圳已举办的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的基础上,打造中日老龄产业博览会。通过一年一度举办这样的博览会,聚集中日两国的老龄制造业、老龄服务业、老龄金融业、老龄地产业、老龄旅游业和老龄科技研发业的众多企业,到这个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交流最新科技研发成果,洽谈投资贸易合作,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务实有效的窗口、平台和重要商贸投资渠道。

第四,建议深圳率先成立整个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联盟。目前中国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从中央政府到各省市地区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对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给予了更的关注和更多的投入。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老龄医疗护理机构,还是老龄服务行业和老龄产品生产企业,都还处于比较零散无序的状态,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既没有形成有序的老龄产业市场,也没有形成合理的老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这是中国老龄产业远远落后于日本,仍然处于比较初级比较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在深圳率先建立一个民间发起、民间运作、政府支持的老龄产业联盟,把深圳地区的老龄医疗护理机构、老龄服务机构、老龄行业协会、老龄产品生产企业、老龄研发咨询机构等联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为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面所倡议的打造中日老龄产业联盟和举办中日老龄产业博览会创造根本的条件。

 

马洪基金会老龄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媒体报道

 

 创新+合作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举行,中日两国专家研讨老龄化问题

晶报 A09版 2016年12月5日 严珊珊

 

养老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福祉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独特,养老问题同样突出。12月3日,由马洪基金会和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银湖举办,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及深圳市民政局相关领导共同研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深圳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表示,养老服务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每个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一项深圳的战略任务,全力在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

目前,深圳现在正在创新完善扶持老年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将在未来几年着重加强老龄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加强财政扶持保障功能,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自由物业转换养老服务,探索养老保险创新制度,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水平。此外,深圳市还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要完善制度 加强创新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马淑萍发表主旨演讲认为,中国首先应不断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社保收支平衡,加快我国社保统筹制度的建立,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同时,充实全国社保资金,通过增加国有企业上缴收益以及通过社保基金的有效市场化运作增加收益等办法,尽快解决社保缺口。其次,加快长期互利保险制度的探索。此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健康产业,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创新养老模式,加快对外合作步伐。

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黄钟汉认为,“互联网+”为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和动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老龄事业、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要素的老龄产业发展新业态,我国智能老龄产业蓬勃发展,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众多助老服务产品逐渐成熟。

养老服务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每个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

日本专家: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

日本前众议院议员、前厚生大臣坂口力先生介绍,日本有非常全面的医保体系,保证全民享有医疗保险,同时也拥有看护保险,但是面对高投入的医疗费用,并不能保证老龄化问题的减弱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口的再就业对于老龄产业的提升以及劳动寿命的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日本一些服务业老人非常多,像出租车驾驶基本上都是老年人。

日本专家江崎祯英、长谷川敏彦从经济角度以及老龄社会活动方面进行了阐述,核心在于预防机制,要树立老年人对人生第二阶段的规划和愿景。

 

 

 

 

 

 

 

中日活力化论坛聚焦养老服务政策

深圳晚报 A06版 2016年12月4日 杜婷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为积极应对这一独特问题,12月3日,马洪基金会、中国经济时报与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共同举办了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暨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借此向日本的养老服务政策和产业“取经”,探索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有关数据表明,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在致辞中提到,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在深圳市2016年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同样作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截至2015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3384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6.7%,老龄人口总数和比例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造成中国老龄化人口加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马淑萍认为,是独生子女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她说,人口老龄化加剧了中日两国的社会负担,尤其是财政负担。她举例谈到在日本60岁以上就业的老年人非常普遍,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同,在中国却很少。在借鉴了日本的应对经验后,马淑萍建议,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社保制度,支持全社会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创新养老模式。

 

 

 

 

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积极推动中日养老领域交流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 A08版 2016年12月2日 张孔娟

 

继深圳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之后,由马洪基金会、深圳前海葆康乐养老产业发展公司联合主办的“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日前在深圳举行。由于中日两国均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均越来越多地关注养老问题,特别是日本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具有比中国更丰富的经验,日本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也远远高于中国。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日本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经验,积极推动中日养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3月21日至31日,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罗力、副理事长郭万达率团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走访了日本经济产业省贸易经济协力局等十多家日本重要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并会见了多名日本参、众议员以及国家机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访问期间,中日双方都感到,在目前形势下,应该加大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频率和热度,以积极推进两国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在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以及生态环保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为此,双方决定举办以中日民间交流为主的“中日活力化论坛”,此后将每年在中国和日本轮流举行。而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论坛将把中日两国都面临的老龄化社会这个重大问题作为会议主题,对老龄化社会开展认真研究,对养老产业发展以及中日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对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更具有建设性,使中日两国今后在这个领域以及更多领域的合作能够更加丰富、更加活跃、更加深入和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特提出以下四点倡议。

第一,建议中日两国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界、金融界都来关注和支持我们所开创的中日活力化论坛。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中日活力化论坛长期办下去,不但在中日两国轮流举办,而且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设联络协调合作机制,还要使这个平台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力争越办越好,使其对两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从而成为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科技、环保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民间桥梁。

第二,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的平台上,打造中日两国老龄产业联盟。通过中日老龄产业联盟,聚合中日两国的老龄健康医疗护理行业、老龄服装用品食品行业、老龄旅游文化娱乐行业、老龄服务行业、老龄金融行业、老龄地产行业的广大企业,针对中日两国老龄产业的广阔市场,全力打造适合中日两国老年人所需求的高品质的老年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同时推进科技研发在老龄市场上的聚集、深化和强化,推进老龄产业与互联网和智能产业的深度结合,在中日两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历史阶段,将老龄产业打造成中日两国的新兴支柱产业,既能满足中日两国日益增大的老年人群的市场需求,又能带动两国经济的发展,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第三,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平台和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的基础上,打造中日老龄产业博览会。通过一年一度举办这样的博览会,聚集中日两国的老龄制造业、老龄服务业、老龄金融业、老龄地产业、老龄旅游业和老龄科技研发业的众多企业,到这个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交流最新科技研发成果,洽谈投资贸易合作,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务实有效的窗口、平台和重要商贸投资渠道。

第四,建议深圳率先成立整个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联盟。目前中国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从中央政府到各省、市、地区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对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老龄医疗护理机构,还是老龄服务行业和老龄产品生产企业,都还处于比较零散无序的状态,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既没有形成有序的老龄产业市场,也没有形成合理的老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这是中国老龄产业远远落后于日本,仍然处于比较初级、比较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在深圳率先建立一个民间发起、民间运作、政府支持的老龄产业联盟,把深圳地区的老龄医疗护理机构、老龄服务机构、老龄行业协会、老龄产品生产企业、老龄研发咨询机构等联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为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面所倡议的打造中日老龄产业联盟和举办中日老龄产业博览会创造根本条件。

 

 

 

相互学习探讨应对老龄化挑战

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聚焦老龄问题

深圳特区报 A06版 2016年12月6日 盛佳婉

 

为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日本老龄化发展经验,积极推动中日养老领域的交流和合作,12月3日,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暨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深举办,中日双方专家围绕应对老龄化挑战问题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由马洪基金会、中国经济时报与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共同举办。据了解,我国当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有关数据表明,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同样作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截至2015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3384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6.7%,老龄人口总数和比例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远飞表示,养老工程是深圳市2016年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养老行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在这种情况下,中日老龄研讨会对这些老龄化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不但可以搭建中日两国在这个领域开展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也是整合社会各方面养老资源,促进中日两国老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探索和良好的契机。

日本专家为中国老龄问题支招

深圳特区报网络版 2016年12月5日 盛佳婉

 

为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日本老龄发展经验,积极推动中日养老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近日,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暨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深举办,中日两方专家围绕应对老龄化挑战问题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由马洪基金会、中国经济时报与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共同举办。日本前众议院议员、前厚生大臣坂口力,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情报局健康护理课课长、产业研究官江崎祯英,日本厚生省原高级医官、日本医科大学教授长谷川敏彦等日本老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马淑萍、中国老龄产业联盟主席何孝瑛等中国专家参加研讨会。

据了解,我国当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有关数据表明,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同样作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截至2015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3384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6.7%,老龄人口总数和比例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远飞表示,养老工程是深圳市2016年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养老行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在这种情况下,中日老龄研讨会对这些老龄化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不但可以搭建中日两国在这个领域开展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也是整合社会各方面养老资源,促进中日两国老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探索和良好的契机。

 

 

等我们老了,怎么办?中日专家齐聚深圳,防老于未然!

深圳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

 

12月3日,2016中日活力化论坛(HOT CHINA COOL JAPAN)葆康乐中日老龄研讨会在深圳市银湖CDI大厦举办。

此次研讨会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的老龄化社会这个重大问题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领导、行业嘉宾等共同研讨,旨在交流两国的养老政策及经验,将老龄产业打造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行业。

为何老龄产业越来越成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关注的重点?

让我们先来感受两组数据。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预计2020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亿,2025年将达到3亿。

截至2015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3384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6.7%。老龄人口总数和比例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养老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

为什么要在深圳这么年轻的移民城市举办老龄研讨会?

深圳或将面临同步老龄化局面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在致辞中提到,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它的人口结构也许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同一批年轻人来到深圳,可能带来的是大家同时进入高龄化、老龄化的局面。  

为应对即将面临的深圳人口同步步入老龄化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在深圳市2016年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养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一项深圳的战略任务,全力在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这是国家交给深圳的两个试点探索任务。

中日老龄研讨会对这些老龄化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不但可以搭建中日两国在这个领域开展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也是整合社会各方面养老资源,促进中日两国老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探索和良好的契机。

作为老龄产业相对成熟的日本,在养老问题上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那么,日本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呢?

让我们赶紧去看看日方专家怎么说。

精彩分享

在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嘉宾就中日养老问题各自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在上午的研讨会中,日本前众议院议员、前厚生大臣坂口力以详实的数据和精炼的案例就中日相同老龄化问题及医疗财政问题进行了演讲。

坂口力指出,日本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到2025年,65岁以上的日本人会超过30%,到2035年75岁以上的日本人口将达到20%以上。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日本政府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全民保险制度, 让日本居民可以无门槛地享受医疗;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医疗保险的个人负担额;三是做好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设置医疗费上限;四是实行看护保险制度,国家负担每个人的看护费。

而对于未来继续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坂口力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增长人的劳动年龄、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增加预防老年人病情的比重,可以减少今后的医疗费用;合理调整病床数等等。

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情报局健康护理课课长、产业研究官江崎祯英十分赞同坂口力的构想,并就日本政府及经济产业省对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和方法进行了解读。

最后,江崎祯英表示, 虽然整个社会的福利要救助谁、要让谁享受最大的经济上或者是福利上的援助、资源的再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在于,要建立一个老年人被尊重、老年人也可以再活跃的社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马淑萍发表了题为“借鉴日本经验做好中国养老健康产业”的演讲。她认为,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成熟的经验,特别是在养老护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及老龄产品的研发应用等方面,都为我国做出了示范作用。

对于日本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马淑萍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二是支持全社会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养老服务产业先进国家的经验。 

中国老龄产业联盟主席何孝瑛对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她提出:既然我们要干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就要对这个产业和事业有正确的认识。

她认为,中国在进入了老龄社会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老龄事业、老龄产业的朝阳环境,我们可以抓住机遇、大有作为。但同时也要从全面满足老龄人的需求出发,探讨多种模式。要发展老龄事业和发展老龄产业,也要插上科技和金融翅膀。

中国经济时报社副总编辑李惠莲就中国老龄化及养老护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市场的投资潜力进行了评估。

李惠莲指出,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总量将占届时GDP的30%以上。而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开发,可以投资的领域非常多。

其中前景可观的方面有四个:一是老龄金融业,国内信托企业少、产品类型单一,养老信托将是未来的潮流;二是老龄用品业,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用品市场,但需要进行深度细分;三是老龄服务业,老人旅游等产业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第四是老龄房地产业,可以参考国外知名的养老服务财团、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做一些房地产项目。

深圳前海葆康乐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秉沅对健康养老模式的提出及重大意义进行了解读。

马洪基金会理事长李罗力宣读了《中日老龄发展合作倡议书》,并提出四点合作倡议。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中日养老产业研讨会”、“深圳老龄产业发展座谈会”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

在中日养老产业研讨会中,日本厚生省原高级医官长谷川敏彦以“打造长寿城市及对深圳市的建议“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以国际化的视角结合日本的实践构想了深圳突破人口老龄化的可能性,针对目前全球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他提议,今后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应该联手起来,互相交流,共同取长补短。

深圳国际养老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黄钟汉就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双动力模式的创新探索进行发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知识必将推动我国老龄事业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的老龄产业大有可为。智慧老年产业也将引领变革国家推动实施“互联网+”计划,为智能老龄发展提供的难得的契机和动力。

原深圳市委政法委禁毒工作办公室主任、深圳市老年科协会员张东生则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生动比喻表达了对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乐观前景。除了国家福利制度这只“有形的手”,我国的孝文化等精神力量则是一只“无形的手”,将对老龄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为老人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如何管理为老人服务的团队?这是很多养老机构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华凌则将自己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六年的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其取得的效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为其他地区探索社区养老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社副总编辑李惠莲主持会议并进行总结发言。

虽然现在的深圳还很年轻,但也正是这种年轻,给深圳提供了大胆试点的机遇。深圳作为试点先行城市,又将怎么做?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将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养老行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深圳现在正在创新完善扶持老年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将在未来几年着重加强老龄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加强财政扶持保障功能,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自由物业转换养老服务,探索养老保险创新制度,积极应对深圳未来将遇到的老龄化问题,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水平。

此外,深圳市还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今年9月20号,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致力打造集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深圳还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领先的优势和政府的现代服务理念,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作用。

附:《中日老龄发展合作倡议书》的四点合作倡议:

第一,建议中日两国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界、金融界都来关注和支持中日活力化论坛,使其成为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科技、环保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民间桥梁。

 第二,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的平台上,打造中日两国老龄产业联盟。将老龄产业打造成为中日两国的新兴支柱产业,既能满足中日两国日益增大的老人人群的市场需求,又能带动两国经济的发展,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第三,建议在中日活力化论坛平台和深圳已举办的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的基础上,打造中日老龄产业博览会。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务实有效的窗口、平台和重要商贸投资渠道。

 第四,建议深圳率先成立整个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联盟。把深圳地区的老龄医疗护理机构、老龄服务机构、老龄行业协会、老龄产品生产企业、老龄研发咨询机构等联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为深圳地区的老龄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