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专刊、特刊

专刊、特刊

2016年第1期:马洪基金会2016春季理事报告会

更新时间:2016-05-20

马洪基金会2016春季理事报告会

 

编者按:2016412,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大力支持下,由我会与深圳商报社联合主办、深圳昆仑集团协办的“马洪基金会2016春季理事报告会”在深圳银湖CDI大厦国际会议厅举办。本期报告会邀请了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鑫星伊顿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岩石博士分别作了题为“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看金融结构变革趋势”、“全球货币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的两场报告。原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张云东、原平安银行党委书记王骥为报告会作了精彩点评。现将报告会主要内容整理汇编,供读者参考。本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

 

 

主要精彩观点

 

巴曙松: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看金融结构变革趋势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马洪基金会举办的盛会,马洪先生是中国经济政策咨询的开创者之一,我就在他开创并领导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了十多年,对于马洪先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创的对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务实、开放、贴近经济现实的作风,现在成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都十分敬重的研究传统。今天非常荣幸在马洪基金会的会议上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演讲。

 

一、资产管理的覆盖面不断在拓展


我今天在这样想讨论的题目是关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我自己在十年前开始,基于对资产管理行业会逐步深刻改变中国金融结构这个预期,每年跟踪这个行业的变化,坚持每年主持出一本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变化的年度发展报告,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年。


仅仅就资产管理择个概念来说,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十年来,这个含义在不断地变化、不断被拓宽。十年前最开始谈资产管理时,其实主要是讨论公募基金,后来逐步扩展到银行、信托、保险,然后有所谓的“大资管”的概念,接下来越来越广泛地拓展到互联网金融、资产的国际配置等更为宽阔的范围。严格来说,现在我们讨论资产管理时,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金融行业的细分行业,而更多的是一种影响广泛的基本的金融功能。现在,不少的金融机构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资产管理这个业务中,使得不同机构在程度不同地有点象类资产管理机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泥沙俱下,市场上也有一些打着资产管理公司旗号的机构,出问题的也不少,陆续在曝光,如果我们把这些出问题的公司做一个产业链的梳理就不难看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二、资产管理行业的价值链框架


资产管理这个覆盖面在不断拓展的行业,如果从价值链、产业链角度来分析的话,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第一个是基础资产;第二个是资产管理机构,把基础资产转换设计成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通过特定的销售渠道销售给投资者,我们通常说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的流程是融、投、管、退等几个环节,融资、投资、管理、退出,这是资产管理的内部。


现在有一些打着资产管理旗号的机构除了问题,除了一些明显的自融等违规行为外,从资产管理的逻辑角度看,基础资产出了问题,是重要的原因。互联网金融无论讲得再天花乱坠,往往其中不少投的还是传统经济、产能过剩经济等这些领域的基础资产,无论在互联网的销售渠道方面设计得多么炫,基础资产如果还是风险比较高的传统资产,风险就会比较高,一旦经济调整,当然就容易出问题。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常常出现在基础资产转换设计成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扭曲,没有正确评估风险,揭示风险和定价风险,这个环节也会蕴藏很多的问题。同时,销售环节也可能存在一些误导,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存在误导的成分,也不排除少数投资者自身投机性过强等的因素。


简单分析的话,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就包括上面这几个方面。如果再把它说得细一点,所谓基础资产就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既可能是直接的融资需求,也可以是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还可以是基于标准化融资需求产生的衍生品。在资产管理这个领域,金融机构是做什么的?金融机构为什么需要存在,它存在有什么价值?在资产管理行业,可以说,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把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标准化、产品化,变成公众可以接受、可以投资的产品的这种能力。所以资产管理机构把握基础资产、进而设计、管理并销售金融产品,将金融产品转换成链接投资者与基础资产之间的重要环节,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再投资于基础资产,各个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它的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就主要蕴含在金融产品投资基础资产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从不同的环节、以不同的方式来介入这个价值链和产业链。

 

如果不考虑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国的资产管理放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就是一个相伴而生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国金融机构逐步升级、金融市场逐步深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资金由效率比较低、回报比较低的机构,通过市场化产品的竞争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的过程。原来放在传统的商业银行,银行是非常舒服的,你的钱存在这儿,利率是官方定的,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发产品等方式变成了储蓄的竞争者和分流者,这样资金就在资产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流向效率更高的金融机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资产管理行业效率逐步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使中国金融体系过程中错配减少,融资的需求和资金的供应方之间的匹配精细度提升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基础资产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原来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融资需求不断的被新设计出产品来满足。如果把客户的融资需求、或者说基础资产想象成一个光谱的话,我们原来的商业银行服务比较好的是中间一部分,是企业生命周期中开始有盈利的成熟时期,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从最开始开创一个新企业,到经过一波三折的发展以后开始有正的现金流,开始积累了一个厂房,有固定资产可以做抵押担保,这个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服务是非常好的。在这个光谱之外的两边,在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体系框架下,就不容易把它作为基础资产、融资需求去满足它。我们说资产管理行业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不光在基础资产,在管理机构和金融资产方面也是不断拓宽的过程,销售渠道也在增多。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资产管理从原来相对比较狭窄的一个金融的子行业,逐步变成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基本金融功能。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投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这套投融资体系会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广义的内资资产管理体系的特征,做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好,最后也都是在程度不同地参与资产管理,识别一种实际经济运行中的融资需求,进而将这个融资需求转化成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销售产品的过程,也就是向投资者筹集资金的过程。

 

这个简单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用来解释现在出现的很多资产管理领域的现象,也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这个转换中的竞争力和运行效率。比如说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新词“资产荒”,理论上讲怎么会有资产荒呢,你手上有资金应当就能买到相应的资产,仔细分析资产荒这个词,实际上背后体现的是市场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的挑战:在金融市场上,因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金融市场的竞争,资产端的收益在明显回落,但是负债端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依然居高不下,回落的非常慢,负债的成本与资产端的收益出现了不匹配,这个时候才出现所谓资产荒现象。这本身体现了资产管理行业现在面临资产、负债等从期限到成本等的匹配和管理的更高的能力要求。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资产管理行业功能可以从融资方、投资方和国家的三个角度来分类,金融市场的各类融资方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资金需求方;对投资方,也就是资产管理产品的购买方,或者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方,对于投资方来说,资产管理是资产投资很重要的途径,可以把银行的储蓄利率水平和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给予的回报中间的差额进行计算,通过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进入、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的竞争,把本来由原来商业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利润转移,还给了资金的提供方和投资方。宏观角度来说,这体现的是金融资源、资源要素配置的过程中借助市场的力量在不断提升配置效率。投融资体系更加类资产管理化以后,意味着金融资源的配置也相应更为市场化。从风险识别、定价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类资产管理化下的直接融资占比高的风险体系,对于我们原来习惯间接融资环境的金融机构就构成很多新的挑战,需要提升新的专业能力,资产荒就是其中的例证。


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基础法律对证券缺乏功能的定义。如何界定适当的投资者群体?对于资产管理创新和资产管理的监管,哪些是面向私募的高净值人群的?哪些是可以变成公募的?这之间由谁来监管?这些边界目前的界定还不清晰。同时,目前资产管理业务适用的法律关系也不统一,现在大家能买的理财产品渠道非常多,证券公司的资管,基金公司有公募基金产品,下面子公司有私募产品、委托贷款业务,银行里有银行理财,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保险公司也发资管产品,投资者在投资这些产品时,常常需要面对不同的法律法规约束。同时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也足够大,不同市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如果继续以机构监管为出发点,就容易导致资产管理行业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监管的边界和定位不清晰。


李克强总理前一阶段强调,在股市大幅波动逐步平息下来之后,现在应该要反思一下股灾,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反思的角度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行业介入市场的方式不同,行为归不同的监管机构管,作为证券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掌握不了市场上完整的杠杆分配状况,他可能看到场内两融的变化,看到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变化,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杠杆是什么样子?信托产品介入是什么样?证券监管部门并不知道。至于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配资,高杠杆的配资他更不知道,这也是我们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实际操作中,比如说将来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深入以后,怎么样实施风险并表、如何在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下管理好各类表外、表表外业务?现在,一家商业银行下面不办几家资产管理机构,不与几家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合作,就会被视为是十分传统的商业银行,这实际上体现了当前金融结构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在深刻变化,例如,现在融资需求来了,金融机构都会进行比较,比较通过什么渠道做,不同渠道的资本金的要求多少,成本多少都会进行比较。当然,这就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三、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内来考察,在金融市场的不同细分领域,资产管理行业看来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14年底全球资产管理的规模在74万亿美元,从资产管理行业市场份额的全球分布来看,目前北美的资产管理行业稳居全球的首位,大概占到全球50%的份额;欧洲占30%。亚洲虽然发展得很快,中国和印度两个富有活力的人口大国是发展最快的,但是加起来的占比目前刚刚过10%。所以,到目前为止,资产管理这个行业从区域的分布来看,实际上是典型的欧美市场主导的行业,中国是新兴市场,成长空间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影响力还相对有限。

 

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国的决策者现在越来越关注与国际金融市场沟通政策动态,为什么这个沟通的必要性在上升?因为欧美市场管理者80%左右的金融市场的资产,这80%的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背后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如何认为,就不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问题,还涉及到特定的行业发展趋势、国际资本的流动、不同市场的资产定价,以及在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时期,同样的危机,不同市场受冲击的程度可能就很不一样。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称为“本土市场偏好”,从资产管理的市场份额看,50%在北美,30%在欧洲,如果这些市场出了问题,往往容易卖出其他市场的资产,即使危机和波动本来是由他们自己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新兴市场的波动反而更剧烈。


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还处于非常初步的、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远的路要走。目前,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私募行业已经有2.6万家,这与当初主要靠一年增加几家公募基金公司相比,算是相当大的突破了。公募基金的发展,现在规模扩张也不小了,至少比刚刚起步是要好得多,在市场比较困难的时期,很多基金公司从成立到发产品,当时的远大理想就是要管理100亿,后来说要到1000亿。有一次开会时有监管部门的领导说,将来我们的基金公司要管理1000亿,下面的基金公司的参会人员有的就笑了,估计是想,怎么可能管到1000亿呢,能发10亿、20亿就很了不起了。现在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成熟市场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过去两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有机会拜访了金融界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包括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一次我见过一家老牌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基金经理,他当时对中国经济比较悲观,所以有朋友热心安排我们交流一下。他担任基金经理的那只股票型基金有多大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以当时的规模计算,是900亿美元的股票基金。我当时想,中国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如果把货币基金等剔除掉,仅仅比较股票型的基金,规模能过900亿美元的我看没几家吧? 有一家知名的电商企业当时在纽约上市,成功上市的第二天,和一位参与这个项目的投行的朋友小聚,问他们团队对纽约市场有什么体会?他说,他们参与的团队的不少人,觉得纽约这个大市场,确实是流动性充足,他们公司这么大的融资额,在国内市场可能需要一些部门协调配合,在纽约市场上他们觉得自己上市了,市场连个大一点的水花都不起一下,各个环节的配套的产品也很丰富。


从全球市场看,资产管理行业的细分行业里,对冲基金、主权基金、另类财务资产的投资上升得非常快,投资者对于另类投资、方案解决型、多资产型、被动型投资产品的需求开始侵蚀主动型产品的半壁江山。传统主动管理产品的占比从2003年的59%,降到2014年的39%,现在还在下降中。而被动型的产品在持续的上升,解决方案型的产品在持续上升。这也显示出,在越来越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很难有一以贯之的良好表现,所以投资者在实际的产品配置方面,就呈现出向两端走的趋势,要么干脆配置被动的指数投资,要么就积极追求主动投资的收益,希望资产管理机构针对自己的状况做一揽子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也是直接相关,危机之后债券基金的增长取代了货币市场基金,成了增长非常快的产品。ETF是指数投资和被动投资很重要的产品和载体。这方面被动投资受到广泛的欢迎,这点上我们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美国ETF的投向在这些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具体对比中美的私募基金,我们会看到,美国私募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以及产品的多样化等来看,中国的私募基金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还需要持续的努力。我们在这里对相关的业务数据做了简单的梳理,中美私募基金的资产规模等的分布和差异。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对照不同产品内部看,美国市场上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采用不同策略的,这一轮危机里也有差异很大的不同表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监管也相应地也变得越来越严格,比如说现在不少的监管机构也开始要进行基金压力测试和特定的信息披露,把产品的特性、服务模式、销售渠道做出调整。与此同时,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元素也在不断渗透资产管理行业中,机器人投顾、或者说理财机器人在不断的扩张,最开始是在硅谷起步,现在也正在深刻改变资产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数字化成为非常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很多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在市场发展等方面在裁人,但是在IT、大数据应用方面一直在加人,这个趋势转变得很明显。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在出现显著的变化,一个是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怎么完善产品分类、完善产品线,另一方面则是专业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怎么推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此相对应,一边是多元化、大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一边是个性化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同时在并存。


四、中国资产管理细分行业的发展进展


一是银行理财。这几年银行的理财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主要的动力一个是通过资产的表外扩张减少资本金的约束,例如,如果表内融资100万,如果资本充足率保持10%,需要10万的资本金,如果资产规模扩张较快,那么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将会非常大。

 

二是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哪个法律文件明确要实施刚性兑付的。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大幅波动期间,支持救市的理由之一,就是担心股市持续的无量下跌,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的无序打破。从发展趋势看,虽然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在放缓,特别是监管机构做了4%30%的限制,另外有资产荒的影响,资产荒下净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幅度明显大于负债成本的回落,所以理财收益率下调,吸引力也在下降,这些都是导致银行理财吸引了下降的因素。尽管如此,银行资管依然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净值化、活期化,固定期限产品,这也是逐步凸显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三是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在增长,增速在下降,通胀业务在萎缩。当前信托行业主要的挑战是通道业绩在明显萎缩,信托开始面临转型,开始转向做资产证券化信托、土地流转社会化信托,主要还是发挥信托都有的功能优势,实现资产管理的个性化、差异化。

 

四是保险行业增长非常快,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投资主体,配置也越来越多样化,当然也有引起大家争议和关注的,比如说万能险快速发展、负债成本高导致配置相应的资产的压力增大等。

五是公募基金继续处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阳光私募资产公司的数量增长非常快。基金子公司开始向主动管理转型,原来更多的是做一些通道的业务。期货资产管理行业目前算是相对做得小的,但自己和自己比,一年一年上去还是很快的。最近发展比较快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长的势头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比较新的是各级政府在鼓励创业的背景下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新三板快速发展,也是促进私募股权发展重要的因素。

 

六是保险基金开始越来越主动的做另类投资,结合自己的上下游做一些股权投资。根据专业化细分领域的投资,资产管理行业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私人银行业务或高端财务管理业务,这个人群越来越大,全权委托管理和FOF是比较受认可、发展潜力比较大的两个领域。

 

七是对比2015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内部和外部的货币宽松,相对安全和收益相对高的资产供给在减少,这就形成了资产荒的情况。这个背景下,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几个大的政策,一个是地方债的置换,中央财政承担地方的一部分债务,短期的债务转换为长期限,高利息负债变成低利息,这实际上在客观上也加剧了资产荒现象。


八是资产证券化近年发展也非常快,资产证券化和投行功能的结合成为受关注的一个新趋势,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开始关注投行业务,把资产证券化和资管、投行业务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基础资产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深入在不断地拓宽。例如,近期经济调整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关注度在上升。资产荒的背景下,“资管加投行”的业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面经济增长速度还在回落,负债成本还比较高,加上资产端收益回落,推动资管和投行主动拓展新的资产类别,将其变成可投资的产品。现在有一个说法,原来金融机构做业务叫做负债先行,银行里面是所谓存款利行,只有向吸收存款,根据存贷比放贷款,有了存款和贷款就有利差。现在,市场环境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发展,现在金融机构程度不同地变成了资产主导,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先要拿到好的资产,然后再去找什么渠道匹配资金来源,实际上市场上的资金来源也不少,既可以配存款,也可以配成不同的理财产品


最后我们说一下互联网的资产管理。虽然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大数据在渠道、产品和平台发展上的优势远远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怎么基于互联网的渠道建立有针对性的销售产品?怎么设计出基于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挖掘的新产品?怎么应用机器人理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横跨多领域的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的出现。反观前期出了问题的几个所谓互联网金融平台,真正用上大数据的和互联网优势的并不多,还没有真正用上它作为大数据去识别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会成为改变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非常重要的推动动力。

 

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巴曙松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

 

 

 

 

张云东点评巴曙松

 

各位好,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刚才曙松讲得非常好,要是点评不敢当,应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只有受教的份儿。既然让我讲,我讲讲感想,另外从他的话题引出一点相关的话题,讲讲我的意见。

 

曙松今天就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全图。一是他给我们介绍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框架、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我们金融体系的积极作用、积极意义。我是做监管出身的,我特别对风险、监管的意见建议有兴趣,曙松在这块讲得非常好,他讲了资产管理行业所取得的成绩及意义,同时也讲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对监管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说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以及对于机构的监管和对功能的监管要协调并举,我觉得讲得都非常好。

 

他也介绍了全球资产管理的趋势,中国资产管理的转型,也给我们介绍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各个细分的行业业务趋势,就我个人而言,收获还是很大的,把我过去不太清楚的问题理清了,未来的趋势把握我也非常赞同。

 

我觉得曙松这个报告对我们中国目前资产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应该是有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的,我觉得他这个报告会很重要,讲得也很有价值。曙松的报告中讲了一个概念,他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我觉得我们大家应该注意。

 

什么是“系统重要性”?资产管理行业是市场化的金融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塑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是系统重要性的一点。

 

二是,资产管理行业里中仅银行、金融机构理财这块,去年年底就是23.5万亿,现在已经到了25万亿。这个数、这个规模相当大了,这么大的规模,在中国经济里已经举足轻重、非同小可。我们应该关心什么问题?应该关心这么大的资金规模流动的方向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流到实体经济里了,还是就在金融圈,或是准金融圈里循环往复,以钱炒钱,这个要关注,为什么?这么一大块资金怎么用?对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的健康关系非常大。


再加上他在报告里也讲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已经大到足以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我注意到刚才曙松在演讲中讲了很多资产管理行业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包括对金融体系进步的作用。同时他讲到这么大一块东西,在宏观审慎监管上是缺失的,监管逻辑是模糊的,监管套利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个很遗憾,这个乱像会不会对我们整个中国经济有些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我觉得值得关注。我们应该高度警惕金融放任发展对实体经济,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巨大危害。

 

张云东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原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岩石:全球货币产业化与中国经济

 

今天的报告我讲三个主题:1.金融文明;2.货币产业化;3.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新思路。然后再结合人民币的国际化做一个预测,预测今年101日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之后的汇率调控区间。


我们先从全球化谈起。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选择的生活方式,人之初有两种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如今中餐用筷子,源于土地,西餐用刀叉,源于劫掠,这就是两种文明的符号。农耕文明依赖土地和劳动,产权制度是从农耕文明开始的,在土地上种了庄稼,插上标签即表明这块地是我种的,后来就插出了万里长城。于是游牧民族不干了,原来我来过的地盘怎么就变成你的了?因此产生了游牧民族的劫掠和两大文明之争。农耕文明依赖于土地,坚信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而游牧文明是马背上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口号是日尔曼格言:“能够流血获得的,绝不流汗!《欧洲简史》”但由于农耕民族的地域扩张,游牧民族的地盘越来越小,导致游牧文明走向海洋,并依托海洋文明后来居上而创造了工商文明。凭借着海洋文明与工商文明,游牧文明后来居上征服了农耕文明,如今农耕文明已不再是全球化的主流文明,所以我们记录时间如今使用阳历而不用阴历。游牧文明源于血脉的劫掠本性难移,14935月,教皇看着地球仪用子午线把世界分成两半,一半给了西班牙,另一半给了葡萄牙,从此瓜分世界的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一直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原子弹的威力唤醒了人类的良知,让人类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此战争无胜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从此放弃占领他国土地的惯例,开始选择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战争导向的全球化渐行渐远,市场导向的全球化亦步亦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44个国家近700名代表汇聚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度假村,这个度假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碑,碑上写到:1944年在此召开的会议达成一项决议,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这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列强凭借武力瓜分世界的时代结束了,主流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同选择了这一新文明——金融文明。率先承认新文明的是美国和英国,美英两国在二战后都不再占领他国土地,但美元取代英镑并依托黄金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金融文明绝不是所谓“货币战争”,而是用货币取代战争,并以货币为基础构建全球化市场,建立了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直至1971年尼克松总统单方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全球化市场进入“动荡年代”(格林斯潘著:《动荡年代》)。


货币战争的说法是缺乏金融常识的,在战争与革命连绵不绝的区域几乎都没有金融,而金融文明存在于都市经济一体化所创造的全球化市场。从卫星的高度俯视地球,才会看到整个世界亮灯的区域虽然很小,却集聚了全球90%以上的财富。黑灯的地方很大,其中三分之二是海水,黑灯的陆地依然远大于亮灯的区域,也才能体会到全球化进程中的两个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玩恐怖主义”,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玩货币主义”


一旦货币成为金融文明的符号,面临挑战的是一个主流金融学定理——“货币中性假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同时崛起,全球化市场的里程碑之一发生在1971年!过去五十年,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尼克松,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坏的总统之一,主政六年做了两件违法的事情,但美国人默认了,全球主流国家也都默认了。其一,尼克松事先未经国会授权秘密与中国建交,如今中美两国主宰全球经济;其二则更重要,那就是1971年尼克松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单方撕毁了1944年由44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人类从此走进信用货币的时代,主流国家的货币都失去了“锚定”,此前锚定黄金的美元就这样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美国信用的美元。

 

信用货币把人类带进一个新的时代,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一个新概念——大数据时代。其实,大数据时代的起点首先是海量货币,其次才是海量信息。从此,全球财富的增长与分配悬系在这两个“海量”之间的关系上:货币产业化(信用),信息产业化(智能)。两个“海量”从1971年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海量货币”始于1971年的“尼克松震荡”,“海量信息”始于1971年英特尔公司发明了电脑芯片并在纳斯达克市场成功上市。货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国家能否把本国的信用直接变成财富(或红利)就成为一个挑战,这是对所有民族国家政府的挑战。凯恩斯主义政策间接成为评价各国政府经营水平的标准之一:没有通货膨胀的是笨政府,恶性通胀的是坏政府,而聪明的好政府就是适度通胀的政府。当适度通胀成为现代政府的评价标准之一后,70年代以来,主流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一种新的政府经营模式,此前以亚当斯密理论为准则,政府以税收为本,平衡预算,税收与政府支出保持平衡,这就是:税收国家,平衡预算。但从1971年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主流国家,无论什么信仰什么宗教,政府支出的增长都超过了税收增长,于是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准则,现代政府的信条是:负债国家,赤字财政。在政府的支出和税收之间,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出现了——货币产业化,即政府手中的“两张纸”——纸币加债券。政府从此不再仅仅是在市场之外的服务型政府,现代政府已成为市场中一个产业的经营者——经营型政府!这一政府经营理念也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要在市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经营型政府在市场中做什么呢?这张图可以让大家理解,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循环,而在这个循环的背后则是三个不可逆的趋势:其一是广义货币量即M-2的增长不可逆,M-2的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二是货币流通持续加速的趋势不可逆,与金融业的发展并驾齐驱;其三是金融杠杆率持续提升,金融创新无论以什么形态出现,源头都是表内—表外—表表外,平台—杠杆—套平台,极力摆脱政府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监管,从而使金融杠杆率逐级上升。全世界最穷的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人们可以在央行网站上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的自有资本金不到千分之一,却要求商业银行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再要求其信贷客户的负债率不低于70%,这是一个穷银行主导富企业的时代。为何如此呢?是因为央行背后是代表国家的政府,政府代表着一种社会公认的资产,即信用资产,而要特别强调的是:信用资产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无形资产!当信用资产通过政府而形成信用货币体系,我们就要颠覆传统理论的一个假说,即货币中性理论。在货币总量的核算中,传统理论认为货币量的增长等于实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而我想告诉大家,此外还有一种经济变量可称之为“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包含资产泡沫。当政府选择了用纸币和债券经营国家,政府超额发行的货币和我们形影相随。如果你不善于管理货币,就可能让超额货币变成恶性通胀从而毁灭国家,而另一种选择,就是让超额货币通过财富管理产业化转化为货币化的虚拟财富!虚拟财富让国家在通货膨胀中升腾,在资产泡沫中成长。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在本质上就是风险财富,国家一旦打开了风险财富之门,就能让更多的居民和家庭主动承担风险,参与直接投资,才会形成直接融资体系,让越来越多的风险离开银行即间接融资体系

 

若没有直接融资体系,金融业就是钱玩钱,最终会像当年宋朝一样葬送自己。1949年以来,中国的金融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是从财政金融学开始,后来增加了货币银行学,又补充了国际金融学,这是主流金融学的三大主修课程。但从现在开始,我认为应增加新金融理论,新金融学理论在中国几乎是空白。新金融学需要补充四部分:一是证券金融;二是法治金融;三是量化金融;四是全球金融。此外还有行为金融学。在新金融学理论的框架中,货币产业化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货币产业的使命就是把政府发行的“废纸”转化为货币化的虚拟财富,从而少一些通货膨胀,多一些资产溢价,这就要对虚拟财富理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有三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人们至今依然传诵着17世纪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格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当人们跟随着货币的流动性走进虚拟经济,就会看到在实体经济主导的市场之外还有一个虚拟经济主导的市场,从而接受全球化市场的价值观——“无金融不富”


放眼世界,凡是辛勤劳动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穷国,富有的国家无一例外都玩金融,强大的国家是金融创造实体经济的国家。全球化市场的价值观把人们带进了金融文明。如今我们也在说:“凡是能用人民币解决的问题都是人民内在矛盾”。货币可以取代战争,金融可以创造财富。人类生存的世界中有三张地图,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区域地图,一个是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的人口地图,但常被忽视的是第三张地图——货币地图。在货币的流动中,全球化市场正在从美元独大走向“五龙治水”——即五大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今年101日即将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将把中国人民币列为特别提款权第三大货币,从美元独大到五龙治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在五大货币“逐鹿中原”的全球化市场中,人民币将扮演什么角色?若把货币作为资本金融的符号,再把货币通过金融创造虚拟财富作为国家盛衰的基础,人们需要理解虚拟财富的生成机制。在人类共同追逐的财富中,越来越高的比例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而是来自于虚拟经济,所以我提出了财富二重性理论。财富具有两重属性:有用性源于实体经济,交易性源于虚拟经济。通过货币升级为资本,金融业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驱动了迅速成长的资产管理产业,这才是化解恶性通胀危机的唯一选择。劳动不致富,富贵险中求。人类社会最大的风险之一是政府生产超额货币,超额货币一旦出现,若不能输出海外就只有两种选择:或者转化为恶性通胀,或者转化为虚拟财富。在这样的两难选择中,人们只能接受一种生活方式:在通货膨胀中生存,在资产泡沫中成长,在两极分化中发展。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我们改变不了政府行为,那就要学会把政府生产的废纸转变为货币化的虚拟财富!


华尔街的实践证明,证券金融是一个产业链,是创造实体经济的产业链。证券金融是新金融的起点,但是在中国一开始就走了歪路,投资人的本性是奖优罚劣,我们却要强迫投资人扶危救困,中国的股票市场直到过去三年才走上正轨。以企业商品化为基准,证券化的产业链是由三个子产业构成的:上市前是股权投资产业链,上市后是股票投资产业链,两者之间就是投资银行产业链。若想追求千倍的回报,你可以做天使,但只有千分之一的成功率;若想追求百倍的回报,你可以参与风险投资,但是“风投就是疯子投疯子”,成功率只有1%;若想在约定时间退出,你可以参与成长基金或股权基金,然后把投资的长期回报切成碎片再通过市场分散给投资人,这就是股权投资的逻辑;若有机会在上市前参与投资,那就有90%以上的成功率,通常只能追求一倍以上的回报。这就是一条产业链,60年代初期才萌芽,但发展迅猛,可说是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量增长的唯一产业。在风险偏好不同的人群中,人们各得其所,选择决定人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门上写着“风险”二字,多数人看到风险掉头而去,少数人才能推开这扇门走进风险财富之门,进门后才会看到门后还有两个字:“财富”。风险在财富背后,机会在选择之间,人们在用货币选择自认为有价值的投资,这就是价值投资!参与交易的人才会接受一个新的价值——交易价值。在风险财富的市场中,永恒不变的规律是不确定性,所以想请大家记住虚拟经济的财富密码:“风险是财富之母,思想是财富之父”。


思想创造财富,快乐源于分享。人类社会的财富增长是在最近500年才驶入快车道的。几亿年的个体生存,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财富总量几乎是零增长,偶有剩余也会被游牧民族劫掠。全球财富的爆发性增长来自于技术创新,而划时代的创新几乎都来源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即思想的阳光。基础理论的突破要通过一个以上实践型企业家才能把科学定理变成社会财富。财富世界的进步并不是达尔文的思维模式呈渐进发展,而是在某一个时点会像火箭升空一样突然打开无限空间,这在技术史上被称之为“技术奇点”。在渐进式的思维和渐进式的进化中,某一个企业会突然间引爆技术奇点,让划时代的创新浪潮腾空而起,把人类带进另一个空间。历史上发生过三次爆发性的技术奇点:力学通过瓦特把我们带进机械化时代,物理学通过爱迪生把我们带进电气化时代,信息科学通过摩尔把我们带进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真正的爆发点发生在1995年前后,是三个大数据技术(DT)的突破,让人类开启了一场大数据盛宴。截止到现在,过去21年间,90%以上的新增财富来源于大数据资源,谷歌公司是1997年创立的,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亚马逊,这些耳熟能详的公司基本都是1995年以后出现的。不久前,谷歌公司发明的阿尔法狗赢了围棋冠军李世石,提醒我们回想起IBM投资2.5亿开发的深蓝电脑在1997年赢了国际象棋冠军,20年间,从深蓝到阿尔法狗的进步是什么?深蓝电脑的计算能力是1050次方,阿尔法狗的计算能力是10170次方,20年间,电脑的计算能力提高了120次方!谷歌的目标是主宰世界,因为谷歌公司名字就是10的亿次方。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再仅仅是记录人生的工具,数据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成为资源本身。“互联网+”是一个误导,无论是“互联网+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互联网”,若没有大数据资源,互联网企业的结局都是死亡。互联网是成本,大数据才是资源;IT只会增加成本而不创造价值,DT才是开发利用大数据资源的新工具


在思想创造财富的时代,人们应该重新思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把金融分成三代:第一代源于中国,由钱庄升级为高利贷产业,让中国的宋朝成于金融,亡于金融。在宋朝的巅峰时刻,中国财富占全球财富总量的比重高达70%。中国最早创造了货币,最早创造了纸币,最早创造了钱庄,但却没有创造金融市场。第二代金融源于欧洲,以荷兰为起点,创造了银行金融,从而让穷人的钱流向富人,这才有了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就是让资金从多余者向短缺者转移的市场。最早见于当年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大意是说,穷人是资金多余者,富人是资金短缺者。所以穷人的存款,富人贷款,富人就是负债的人。第三代金融源于美国,从美国建国之初,当时美国的总负债高达3800多万美金且三个月到期,当时的3800万相当于现在的38万多亿,首任财长汉弥尔顿临危受命,两周内拿出了一份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公平信用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让纸币,债券和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崛起,所以人们说:先有华尔街,后有美利坚,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今日美国仍然把首任财政部长汉弥尔顿尊称为“华尔街之父”。美国政府两只手,一手通过债券市场吸引欧洲的资金,一手通过移民政策,专利局和大学如哈佛等吸引欧洲的聪明人,让风险变成财富,把思想变成企业。这就是证券金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金融业颠覆了她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实体经济的附庸上升为主宰!想一想阿里巴巴模式,如今人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马云和他的18罗汉加在一起不到9%,第一大股东孙正义34.7%,雅虎占20.3%,两方合计占55%,但却一致决定把企业经营权和主导权交给了马云团队。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在阿里巴巴创业之初,孙正义和马云谁是富人?孙正义和马云谁比谁更聪明?这就是证券金融的本质,即聪明的富人把钱投给更聪明的穷人,从而让社会永远保持创新的活力!正是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70年代之后,股权投资产业化和货币产业化同时崛起,金融业的创新让更多的超额货币去寻找思想,去寻找团队,从而把思想和团队变成了商业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这就是证券投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金融业的使命有二:其一是创造实体经济,把思想变成财富;其二是创造多层次资本市场,让银行利息趋向于归零,从而彻底消灭高利贷产业链。这就是金融业的使命,在钱不值钱之时人就更有价值,在钱很值钱之时人就相对贬值

 

从全球化市场的角度评价各国货币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有两个标准:利率越低的国家,货币产业化水平越高,金融体系越发达。   因为,利率越低,投资人就越多,创业者就越多;反之,利率越高的国家,食利者就越多,创业者就越少,投资者就更少。股权投资和证券化率越高的国家,货币产业化水平越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越高。 

 

    比如,马云和马化腾在中国本土几乎没有找到一分钱,支持其创业的投资几乎都来自于海外。在全球货币产业化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让富国的低利率资金进入穷国寻找稀缺的思想,创意和团队,正是这个产业驱动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的崛起,如今笑傲江湖!华为已在挑战苹果,腾讯可望征服世界,全球十大IT企业若包括华为,中国企业占据了四席。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双重转轨,其一是全球化市场的转轨,正在形成一个全球化市场导向的新实体经济,而新实体经济的第一大特征就是金融创造的实体经济;其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转轨,正在形成一个证券化驱动的新民营经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旧实体经济已在资本市场中退居次要地位。在我看来,转轨经济有新旧两个空间:旧实体经济,尸横遍野;新实体经济,遍地黄金。在新旧两种经济的转换中,从2007年开始的10年间,中国经济的基础资产不断恶化,优质资产伴随着经济增速而减少。经济整体下滑的拐点并不是现在,而是在2007年就发生了。当时的政府面对本土经济的危机找了一个全球化的借口,即所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而理直气壮地选择了一个由政府和国企主导的投资型负债经济。今日中国,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中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企业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企业负债率最高的国家。这两个“最高”来源于中国特色的次级贷危机:“上联:借新债还旧债,债债不还;下联: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横批: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珍惜的三个主体是:1.没有创新能力的国企;2.不想清偿债务的政府;3.为僵尸输血的银行。僵尸银行给僵尸企业输血形成僵尸经济,最后只能由财政埋单。财政部没钱就只能发纸发债,这就是中国作为货币第一大国却总在闹“钱荒”的真正原因。

 

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非常正确的,但没有股权投资哪儿来的创业创新!创业靠“坑爹”是不行的,富家子弟在创业市场上是弱势群体,“双创”经济的背后一定是股权投资和证券金融业,是聪明的富人选择性地把钱投给更聪明的穷人。大众投资的时代来源于货币产业化,政府选择成为货币产业的垄断经营者,市场随之选择了大众投资的产业化。一边是货币产业化,另一边是投资产业化,而没有投资产业化的国家,货币产业化的必然后果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国家破产,如阿根廷等国家。现代政府的经营模式简而言之就是8个字:负债国家,赤字财政。治大国烹小鲜,左手一张“纸”,右手一笔“债”,每次危机都源于某一条债务链的崩溃,而每一次G20会议的结论无一例外都是发更多的纸,发更多的债,从而让下一场危机以更汹涌的态势卷土重来,因此就在全球化市场上以虚拟经济为主导形成了大约每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回想一下,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8710月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77年欧洲货币危机引发拉美危机,1967年的英镑危机,让大不列颠退出全球经济中心。每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在今年初敲响了警钟,也许已经过去,也许将在明年(即2017年)爆发。


金融危机与货币产业化形影相随,这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国际背景,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有两大特征:一是减速;二是创新。2007年之前的中国经济一直是双位数增长,现在降到7-6.5%,而真实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多只有5%!道理很简单,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政的时候,问到经济增长数字,他说得统计局的数字我也不全信,在辽宁就看三个数:一是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二是铁路货运量的增长;三是银行信贷量的增长。于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用这三个数编成克强指数,社会用电量的增长权重占比最高。温家宝总理主政的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有一年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低于10%2009年),其余9年都增长12%17%,但过去3年呢?2013年社会用电量增长7.6%2014年下降到3.8%2015年再下降到1.38%,今年至今仅为0.38%。用电的都去哪儿了?于是我们看消费领域,领导不吃,不陪领导吃,领导不陪吃,高端餐饮一片萧条。小姐下岗,妈咪失业,桑拿房门可罗雀!这当然是好事。再看生产领域,过剩产能闲置,煤炭价格暴跌,钢铁行业的负债需要1370年才能还完,但是天空变得更蓝了,空气开始改善了,这也是好事。


其实,中国经济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减速是在有序引导下实现的,目的是在减速中完成转轨。那么什么叫做转轨呢?经济减速导致实体经济大面积破产,人们会得出非常悲观的结论。而我作为体制外最乐观的经济学家却看到了经济转轨的三大亮点,就像划破夜空的三道闪电一样预示着新经济的未来。其一是新三板。三年前有新三板吗?没有!现在挂牌企业达到六千多家,这是民营经济证券化:一个为国企脱困而立的股票市场如今已成为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天堂;其二是私募投资基金。仅3年时间就从1000多家达到2.6万家,10年前只有7家。私募基金的备案制和新三板的注册制促使我们鑫星伊顿公司启动了挂牌上市的计划,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连锁,在37个城市推动了证券投资的智能化决策系统,人称中国股市的“阿尔法狗”。这就是民间投资机构化:为“双创”经济补充了投资产业化的条件;其三是人民币的国际化。3年前离岸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货币市场中只占0.84%,去年达到2.74%,排名世界第三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五大货币,排名第三,今年101日生效。可以预料,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引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去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建设开放型新经济体制的决议》,提出了新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国的开放政策是邓小平时代实现经济转轨的关键步骤,而开放型新经济体制不再是“门户开放政策(Open-Door Policy)”,而是要“拆房子”,中国经济将在开放中融入全球化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我们期待着94G20会议在杭州召开,中国的未来是全球化市场的中心国家之一。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每一个国家都在选择或被选择的博弈中,而国家定位理论说明:所有国家的选择或被选择都只有三个定位,即边缘化--外围--中心。由此可以看到三代中国领导人的身影,毛泽东同志选择了边缘化,让中国人先站起来,邓小平同志选择了外围,让中国人通过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站起来了,而习近平主席要让中国“牛起来”,要完成第二次转轨成为全球化市场的中心国家,所以他接受了全球化市场的核心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


在虚拟经济主导的全球化市场中,实体经济如陆地,虚拟经济如海洋,若要从外围国家转轨升级为中心国家,这张图说明两条路径两大目标:一是人口大国通过城市化升级为消费大国,二是从货币大国通过证券化升级为资本强国。有了消费大国+资本强国的目标,人民币就将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中心的载体,所以想让让大家记住: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习近平的使命是要让中国人牛起来!牛起来的国家必须具备五大条件:有钱、有梦、有法、有德、有创新。钱,我们有了;梦,我们正在做;法,还不知道怎么改;德,我们有了核心价值观;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把这样一个中国版图放进全球化市场,在全球货币产业的背景下,人民币走向何方?中国股市走向何方?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我们能不能成功。全球化市场的产业理念是:“无金融不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是货币银行金融,而是证券投资金融。现在的主流金融理论仍然在讲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错!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让银行给僵尸输血,让股市为国企脱困!错了二十多年如今也该醒悟了!股市的本性绝不是扶危救困,而是奖优罚劣。只有投资人才能包容没有利润的创新成长,而果断抛弃没有创新的企业

 

人民币将把现代中国带进成吉思汗的版图,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最新的研究或预测。今年101日,人民币将进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全球五大货币之一,在五大货币的版图中,美元将依旧强势,欧元-日元-英镑三种货币或将形成同盟,人民币汇率位居中间,与美元和三币同盟博弈,于是就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人民币的特殊地位:跟随美元,博弈“三币”。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持续相对贬值,但在调控中,应保持人民币贬值的速度低于“三币”(日元-欧元-英镑指数)。不久前,央行开始公布两类挂钩的人民币指数,其一是挂钩美元,其二是挂钩特别提款权。这不是偶然的,也是有序的引导性政策工具,是要给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确定一个参考标准,让人民币能够在五大货币之中“左右逢源”,在相对贬值的趋势中保持稳定,我希望也与理由相信,人民币国际化和产业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金岩石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鑫星伊顿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

 


王骥点评金岩石

 

各位下午好!岩石虽与我年龄相仿,但他是我的学兄,无论是讲资历还是讲学问,我都是只有跟着学习的份。他的学问刚才大家已经见识到了,我就讲一点学习体会吧。


一、岩石和在他之前发表演讲的巴曙松教授、张云东局长,他们三位讲的内容各异,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我们国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


教授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视角全面介绍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讲到我国资管行业的状况时,他特别指出,现在的问题是闹资产荒,也就是说严重缺乏优质的资管产品。钱有的是,好资产抢不到手。为什么优质的资管产品少,他讲的很清楚,是因为优质的基础资产不足。基础资产是什么?就是实体经济。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资管业务当然就是虚拟经济。优质的资管产品严重不足,说的就是当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现状。


云东局长向我们充分揭示了当前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自我循环、空转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消极作用,并尖锐指出这种状况极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风险。过度膨胀指什么:还是说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简单地说,钱太多了,金融业的效率太低了。


岩石兄说的把货币增量化虚为实,把信用转换成财富,更是直接向我们说明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如何通过金融业的不同手段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二、听完他们的报告,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者、官员和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在谈论中国经济的时候,都会如此高度关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我的学习体会是:这是因为,我们确实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上有很大的问题。问题是两个:一是票子发得太多,二是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太低。对于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争议非常大。但无论意见如何分歧,有一点是有共识的,这就是我们的M2是年GDP总量的一倍以上,这确实是太多了。关于金融业效率低的问题,在经济界、金融界当中也是有共识的。原因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我们间接融资的占比还是过大;第二,间接融资的大部分都给了有大量资产但运行效率低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各类房地产企业,因为我们的间接融资是要讲抵押物的,抵押物大部分都在这些机构手上;第三,真正有竞争力的工商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往往是新生的民营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不足,反而贷不到款,即使贷得到,也是条件苛刻成本奇高;第四,即便如此,还有大量的资金用不出去,像云东局长说的那样,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转来转去。这样一个问题,从90年代以来,上上下下都注意到了。也用尽了各种办法,出了很多招。但从现况看,结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三、很多人一说起这个事来就很沮丧、很悲观。我对此倒是乐观。因为事情正在快速地起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大资管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大资管现在是什么样,巴教授已经跟我们讲的很清楚了,大家记得他刚才说的话吗?“资产管理行业的逐步发展亦是中国金融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是资金由效率低的金融机构流向效率更高的机构部门的过程。”大资管时代资金的提供者们与大银行时代银行家们对实体经济的评价方式有巨大的变化。他们关注的不再是企业手里的土地、厂房、设备值多少钱,而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机会、客户增长速度、他们未来的估等等。他们的融资操作的方式方法也远比银行更灵活、更简便、更有效率。这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他们对互联网的充分运用,对大数据的充分运用。无数事实已不断证明,互联网大大提升了各类金融交易的效率,大数据成了准确营销和识别风险的最有力工具,这两样好东西带给我们一个大资管时代,让我们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快速获得准确的信息,再通过网络平台让资金快速的去它最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那些不断跑来来问我什么是好的金融企业的人,我的答案总是一句话:用移动互联加大数据的方法做大资产管理的金融企业是最好的。即使它目前只有五个人,你如能成为第六个都是你的荣幸。


谢谢大家!

 

王骥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原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主要媒体报道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战争”你懂多少?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6版  刘双 涂竞玉

 

“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昨日,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与深圳商报社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巴曙松、金岩石等著名经济专家,探讨了中国资产管理、全球货币产业与中国经济等热点经济问题。


马洪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表示,2015年下半年,马洪基金会和深圳商报社连续举办两场“问势系列理事专题报告会”,在深圳掀起一场思想的风暴,成为新的高端论坛响亮品牌。2016年开春之际,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度改革成为全国上下关注聚焦的热点。马洪基金会希望通过一场场思想盛宴,让各界不断接触到最新的理论进展、最权威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何面对新挑战?同时面对全球货币产业化的大趋势,中国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如何在金融领域中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这些均已成为社会大众希望透彻理解的重大问题。


昨日的报告会上,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和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鑫星伊顿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岩石博士,就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及“全球货币产业化与中国经济”做了专题报告。会议由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主持,原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云东,原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骥在会后做了精彩点评。


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问题,巴曙松指出,虽然互联网金融很多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大数据在渠道、产品和平台发展上的优势还未充分展现出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会成为改变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推动动力。


金岩石则提出,在未来全球化货币市场中,货币是产业形成的基础,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越来越高的比例不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而是来自于虚拟经济。


马洪是新中国第一代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我国研究咨询事业的开创者。他生前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以及创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晚年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助民办的国家级大型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11年11月,综合开发研究院成立了马洪基金会。成立以来,马洪基金会建立了由民间智者和民间智库为政府工作献计献策的平台,邀请深圳市各领域行业专家和社会贤达成立了“深圳智库百人会”,并开展“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金秤砣奖民间评议活动”。


老领导、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原深圳市市长郑良玉,原深圳市委常委、原市政协副主席邵汉青等,出席本次报告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资产管理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6版  刘双

 

在昨日举行的专题报告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用一个小时,给在场听众描绘了一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全景图。通过十余年的行业观察,巴曙松认为,资产管理行业对金融体系有积极意义,也将深刻改变中国金融结构,但发展过程中亟待完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

 

资产管理不只是一个行业


巴曙松对资产管理行业有十年的研究经验,他认为目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进入新阶段。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十年来资产管理的含义在不断变化和拓宽。最开始谈资产管理,只是一点公募基金,后来逐步扩展到银行、信托、保险。然后有所谓的大资管概念,后来拓展到越来越广泛的互联网金融。


现在资产管理行业不只是一个行业,还有很多广受关注的功能。巴曙松说道,由于和银行业接触较多,很多银行负责人都很焦虑,如果继续依靠存贷汇竞争力势必减弱。这其中资金量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管理行业从非常窄的公募基金,逐步拓宽到今天,变成了深刻改变中国金融结构的行业。


但现在市场上各种资产管理公司出问题的不少,陆续曝光了像泛亚、E租宝等问题,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把它当作一个产业链来梳理就会看到问题所在。巴曙松分析说, 通常说的资产管理流程是融、投、管、投,融资、投出去、管理、退出。把它作为产业链来分析的话,一个要素是基础资产,一个要素是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把基础资产转换设计成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通过特定的销售渠道销售给投资者。但是如果你投的仍然是传统、产能过剩的基础资产,无论销售渠道多么炫,互联网金融讲得多天花乱坠,还是会出问题。


再比如说,基础资产在转换设计成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没有正确评估风险、或揭示它的风险,这个环节也会蕴藏很多的问题。


巴曙松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再把它细一点说,所谓基础资产就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既可能是直接的融资需求,也可以是标准化的融资需求,还可以是基于标准化融资需求产生的衍生品。金融机构是做什么的?金融机构为什么需要存在?它存在有什么价值?资产管理行业主要的功能就是把非标准化的融资需求标准化、产品化,变成公众可以接受、可以投资的产品能力。


这个时候,金融产品是成为连接投资者与基础资产之间的环节。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再投资基础资产,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就蕴含在金融产品投资基础资产的过程中。

 

对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放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国的资产管理也在逐步发展,并伴随着中国金融机构逐步升级。


巴曙松说,以前的银行很舒服,钱都存在这儿,利率是官方定的。但现在其他的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发产品变成了储蓄的竞争者,这样资金就流向了效率更高的金融机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资产管理行业效率逐步提升的过程。使得中国金融体系过程中错配减少,融资的需求和资金的供应方之间的匹配、精细度提升。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这个行业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巴曙松表示,从全球市场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投融资体系,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这套投融资体系会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广义的内资资产管理体系。做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好,最后都是在做资产管理。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资产管理行业功能可以从融资方、投资方以及国家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对于金融市场上的各类融资方、也就是资产管理行业之中各项基础融资需求的供给方来说,资产管理行业是融资的渠道;对于投资方,也就是资产管理产品的购买方而言,资产管理行业是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而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对于一个社会经济体或国家而言,资产管理行业体现的是对金融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借助市场化力量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行业质量及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提升中国综合国力、重塑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最有效方式。


投融资体系更加资产管理化以后,意味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更为市场化。而从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的角度来说,资产管理化特征的直接融资占比高的风险体系更具有优势。巴曙松说。

 

亟待完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


不容忽视的是,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比如说,基础法律对证券缺乏功能定义。资产管理创新和资产管理的监管,哪些是面向私募的高净值人群的,哪些公募的,由谁来监管,这些边界界定都还不清晰。所以看到陆续出现的金融事件就是本该私募的产品公募化。这个时候就应该由有关的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监管。

同时,资产管理业务适用的法律关系也不统一。现在大家能买的理财产品渠道非常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理财、信托,保险公司也发资管产品,基于不同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同时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也足够大,以机构监管为出发点,也是导致资产管理行业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监管的逻辑不清晰。


此外,资产管理行业游离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之间,较易形成监管套利。


还有值得警惕的是,目前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已经足以导致系统性金融危险,但仍然缺乏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


巴曙松特别提到,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以后,怎么样做到以风险并表为主,而并非财务意义上的并表?大型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风险怎么管理控制?一个商业银行下面如果不办资产管理机构,融资需求来了,通过什么渠道做?这背后就涉及资本金的约束监管,这也是监管的挑战。


巴曙松对此给出的建议是,建立基于风险穿透视角的资产管理行业微观审慎监管。

 

互联网金融优势还未充分体现


谈到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巴曙松认为在中国资产管理版图中,银行理财将成为其中最大的一块。


这几年银行的理财市场发展非常快,主要动力之一是表外扩张来减少资本金的约束;二是预期收益型银行的隐性担保。巴曙松认为,未来理财增速将会大概率放缓,一是表外信贷的模式受制于4%35%红线和资产荒的双重影响大规模到期,新增乏力,净增量为负;二是资产荒下,资产收益率下行幅度远大于负债端,理财收益率不得不下调,吸引力降低;三是净值型产品的大发展向打破刚兑又迈进了一步。


尽管如此,在利率市场化、居民理财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对于银行部门而言,扩张理财规模依然是第一要务。巴曙松表示。


据中债登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银行理财规模约在23万亿左右,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版图之中规模最大的子行业。兼具资管化表外负债双重性质,影子银行的运行模式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转型也势在必行。


巴曙松还提到其他几大细分业务。比如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在增长,增速在下降,通胀业务萎缩。保险行业则增长非常快,已经成为不可侵蚀的市场投资主体,配置也越来越多样化。


另外,最近发展比较快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长的势头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比较新的是各级政府在鼓励创业的背景下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新三板快速发展,也是促进私募股权发展重要的因素。


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在巴曙松看来,虽然互联网金融很多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大数据在渠道、产品和平台发展上的优势远远没有充分展现出来。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会成为改变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推动动力。巴曙松说,怎么基于互联网的渠道降低有针对性的销售产品,怎么设计出基于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挖掘的新产品,怎么应用机器人理财,前期出了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真正用上大数据的很少,他们只不过用了互联网做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用上大数据去识别风险、定价风险和管理风险。

 

 

 

 

深圳制造环节应主动迁到东莞惠州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6版  刘双

 

巴曙松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在昨天论坛上针对全国房地产行业形势,巴曙松称,即便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势过猛也改变不了全国房地产行业从2013年新房销售开始走下坡路的趋势。针对一路高涨的深圳房价,巴曙松表示,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就生存不下去,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


巴曙松称,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认为,即使是一线城市,观察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意味着开发商心里比谁都明白,销售好赶紧把钱揣着,不会新买地、新盖房,就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趋势。


虽然巴曙松称全国房地产行业在走下坡路,但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势过猛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巴曙松表示,为何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势过猛有各种解释,有担心房地产泡沫的,也有解释说,因为中国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差距比较大,新增的增量财富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中产阶级没有其他的资产配置渠道,房地产不需要太多的专门训练,所以他们就选这个。但是总体上也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这些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都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在昨日的报告会现场,有人提问香港过去在房地产高价的时候进入了金融海啸,形成了亚洲的金融风暴。近年来深圳房价一路高涨,会不会像香港一样,是金融海啸的前兆?巴曙松回答道,关于香港房价下跌,在金融动荡的过程中,发端于美元走强,从亚洲的美元回流,大量以泰国为代表的借长期美债,投入国内基础资产,短借长用的国家出现的货币贬值。这个影响到香港,使得资产价格顺势调整。因为是联席汇率制,汇率不能动,必须由股票市场来捍卫,这个捍卫是有代价的,资产价格总有一个地方要释放他的调整压力,就聚焦到房地产市场,所以房地产市场从最高位跌去60%,是这样的逻辑。


对于一路高涨的深圳房价,巴曙松称,我认为现在要划弊为利,2013年发改委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参与这个规划的讨论和起草,这个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这几个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说深圳,地价上涨,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就生存不下去,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我们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表示,仔细观察一下,东莞的厂房租金是观察中国出口制造业很重要的指标,腾笼换鸟那段时间直线下跌。最近深圳房价涨了以后,相当一部分制造环节开始往东莞迁,市场自发的行为,他的厂房租金已经触底开始持续回升,所以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鑫星伊顿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金岩石


中国经济增长要慢下来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7版  涂竞玉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度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鑫星伊顿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金岩石就2016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全球货币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等热门话题做了专题报告。

 

政府应在市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当适度通胀变成了现代政府的一个评价标准,从1971年开始,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所有主流国家政府支出的增长都超过了税收的增长,于是政府支出和税收之间的差额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产业,纸币加债券。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鑫星伊顿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金岩石说:此时政府不仅仅是一个市场之外的监管者,而是变成了市场中的一员,这个理念体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要在市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金岩石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政府主导的循环,这个循环之外存在着三个不可逆的趋势。一是广义货币量的增长,也就是持续的高经济增长。二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持续提高不可逆。三是金融创新无论以什么形态出现,都需要摆脱政府银行业对资本的监管,让杠杆率逐级上升。


于是,当政府不得不选择用纸币和债券经营一个国家时,超额货币便和我们形影相随。如果不能够管理货币,那么便会让超额货币变成恶性通胀从而毁灭这个国家,另一种选择就是让超额货币通过财富管理产业化转化为虚拟财富,从而让这个国家在通货膨胀中升腾。金岩石表示,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就是风险财富,一个国家一旦打开了风险财富之门,就能让更多的居民和家庭自发的选择主动承担风险。


金融业如果没有直接投资体系就是钱玩钱,最终一定会把这个国家葬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看到了新金融,即四大支柱:一是证券金融;二是法治金融;三是量化金融;四是全球金融。

 

虚拟财富来源于风险


金岩石认为,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货币独立成为一个产业,而它的产业使命就是把政府发行的废纸变成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当我们跟随着货币的流动走进虚拟交易的市场,我们才会看到,我们所讲的市场现在不是实体经济主导的市场,而是虚拟经济主导的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价值观——无金融不富。


在未来逐鹿中原的全球化货币市场中,我们把货币作为产业形成的基础,把货币通过金融创造虚拟财富作为决定一个国家胜衰的基础。我们追逐的财富中,越来越高的比例不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而是来自于虚拟经济。财富具有两重属性,有用性来自于实体,交易性来自于虚拟,这就是财富二重奏理论。金岩石说道:通过货币建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迅速成长的资产管理产业,就是化解一个国家陷入恶性通胀的唯一选择。我们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政府生产超额货币、转化为恶性通胀,或者转化为虚拟财富,在这个选择中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够把政府发行的纸币变成虚拟财富?金岩石说道,华尔街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产业链,是创造实体经济的产业链,证券金融才是新金融的起点。他表示,证券化的产业链由三个子产业构成的:上市前是股权投资产业链,上市后是股票投资产业链,两者之间就是投资银行产业链。


于是在风险偏好不同的世界,每个人各得其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门上写着风险二字,少数人才能推开这扇门,等你关上门的时候你才会看到门上也有两个字就是财富。在风险财富的空间,我们自己拿着货币选择我们自己认为值钱可以升值的东西,交易创造价值。这个市场永恒的规律就是不确定性,虚拟财富来源于风险,风险是财富之母,思想是财富之父

 

金融业不再是实体经济的附庸


金融业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新兴产业,我们把金融简单分成三代:第一代金融源于中国,第二代金融源于欧洲,第三代金融源于美国。美国人一手通过债券市场吸引了欧洲的资金,一手通过移民政策和专利局吸引了欧洲的聪明人,于是美国风险变成了财富,思想变成了企业。这个时代就是证券金融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金融业颠覆了它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从此我们看到了证券投资金融。


金岩石解释道:证券投资金融的背后是什么?上世纪70年代之后,股权投资产业化和货币产业化同时崛起,让更多的超额货币去寻找思想,去寻找团队,从而把思想和团队变成了商业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证券投资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金融业已经不再是实体经济的附庸,不再仅仅是一个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产业,他的使命有两个,一个是要创造实体经济,把思想变成财富。二是要创造多层次市场,让利息归零,从而消灭银行。


金岩石认为,利率越低的国家金融体系越高。他说道,利率越低,投资人就越多,创业者就越多;反之,利率越高的国家,不管怎么论证都会导致实力阶层多,创业者少,投资者少。


全球化带来新的趋势,货币产业化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让富国低利率资金进入穷国寻找思想、寻找团队,这才能让中国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迅速崛起。我们很快可以看到,华为将挑战苹果,全球十大IT企业我们已经占四席。所以不要再讲中国人没有技术,中国正在经历着两个经济循环,一个是全球化的经济循环,即新实体经济,另一个是仍然占主流的旧实体经济。所以在我眼里,旧实体尸横遍野,新实体遍地黄金。

 

人民币或将成为全球五大货币之一


在虚拟经济主导的全球化市场中,实体经济如陆地,虚拟经济如海洋,在这样的选择中,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主导。如果我们决定要从一个外围国家走向中心,那么我们有两个目标。一是从人口大国通过城市化升级为消费大国;二是从货币大国通过证券化升级为资本强国。金岩石表示,要实现消费大国和资本强国的目标,人民币就变成了中国走向全球化中心的载体。


人民币将走向何方?中国的股市将走向何方?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我们能不能成为富国。无金融不富讲的不是货币、银行金融,今天我们的主流思想仍然在讲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就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让银行给僵尸输血,让股市为国企买单。股市从来不扶危救困,它一定奖优罚劣。


金岩石表示,人民币把中国带进当年最辉煌的版图,如果101日中国人民币如期成为全球五大货币之一,那么在未来,美元依旧强势,欧元、日元、英镑形成同盟,人民币汇率就变成中间跟着美元,压着三币。未来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不要绝对的猜,我们可能跟着美元相对贬值,但是贬值的速度一定要低于日元、欧元、英镑指数,这是人民币相对独立的杠杆。再看今年3月,最新的人民币挂钩美元和挂钩人民币特殊提款权这不是偶然,这是给人民币寻求全球货币市场中的一个位置,让我们永远在这五大货币左右逢源,希望我们能实现这个目标。金岩石说道。

 

明年或又将爆发金融危机


金岩石直言,目前政府供给侧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的背后是大众投资。大众投资的时代开始了,伴随的便是货币产业化。


政府做出了选择,把自己变成了货币产业的垄断经营者,于是在这样的政府经营模式中,政府选择了负债国家。赤字财政,治大国烹小鲜,左手纸,右手债。G20会议得出的结论无一例外都是发更多的纸、更多的债,从而让下一场危机以更汹涌的态势卷土重来,这就是全球化市场基于虚拟经济形成的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回想一下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87年的美国黑色星期一,1977年的拉美危机和1967年大不列颠退出经济中心。每十年一次,明年或又将爆发。金岩石表示,金融危机和货币产业都让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世界观。这个时代正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转型中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看到中国经济的现状。他表示,2007年之前中国的经济一直以双位数增长,现在真实的增长最多5%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政的时候,问到经济增长数字,他说得很清楚,就看三个数:一是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二是铁路货运量的增长;三是银行信贷量的增长。于是,经济学家杂志把这三个数编成克强指数。这其中,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占比62%


金岩石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要以人民的健康作为付出的代价,那么这样的高增长就是不道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低速增长能让财富和健康同时出现,那么低速增长也是道德的。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有意识的,在减速中完成转轨。

 

 

 

 

最佳投资策略是6月买股12月买楼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7版  涂竞玉

 

金岩石曾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被海内外媒体誉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作为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还是北京鑫星伊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EO。现任厦门大学EMBA特聘教授,为厦门大学EMBA学院教授《投资行为学》课程。曾独创行为金融学、虚拟经济学、企业商品论、投资金融学、新财富理论、跨国公司及城市化理论。


金岩石对宏观经济、城市化、房地产、股市、证券行业等都具有自己深入的见解与独特的观点,在昨日的专题演讲中,虽然他未对楼市放卫星,但其以往对楼市的观点一向大胆,相关言论往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金岩石曾认为,期待房价大跌不现实。金岩石说,正式版本是遏制少数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经过调控,房价上涨已经得到了控制,正版目标已经实现了。


为什么老百姓觉得房价没跌?金岩石表示,实际上,这是因为坊间还流传着一个山寨版目标,即楼价要跌20%30%,甚至跌到老百姓都买得起,这些老百姓的标准是打工者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要实现山寨版目标要等到超级泡沫破灭,按照国际经验,当城市化基本完成,即城市化率达到60%,楼市可能崩盘。因此,山寨版目标无法实现。金岩石说,在中国城市化建设高歌猛进的时候,期望房价大跌,是不现实的。金岩石认为,当一个城市自有住宅率超过50%,城市就会死亡。如果刚刚毕业的人都能买上房,那么国家就会衰亡,因为这会令人丧失目标,丧失实现目标的动力。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元区国家联手,提出一揽子解决其债务危机的方案,已经意味着金融海啸的正式终结。而中国股市,在各主要大城市6月份出台完相关的调控细则之后,股价便会企稳上涨,而最多半年之后,对楼市采取观望态度的买房者将会积极入市。金岩石曾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


对于出台的针对房地产开发的严厉政策,股市中的地产板块再次下挫。对此,金的评论是:楼市地震,股市遭殃,但反过来你想,楼市休战,股市反弹啊。他认为,政府对楼市的打压,就是要把楼价从过快上涨中打下来,但是楼市平稳上涨的力量是挡不住的。因为中国两个流动性加一个稀缺性,决定了楼市的价格一定会涨起来。一个流动性是人口的流动性,另一个是人民币的流动性,而中国是一个人均国土资源不多的国家,所以楼价在政策的打压下,只能是从过快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即从一年、二年就翻倍,转向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几这样一个水平。现在这样一个目的已经基本达到,所以,到6月份一些大城市出台配套调控政策的实施细则后,楼市政策环境相对平稳后,股市有望迎来上涨。


金岩石的结论是,由于中国楼市与股市经常出现36个月相对滞后的翘翘板效应,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便是6月买股,12月买楼。

 


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原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骥  



处理好实体、虚拟经济关系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7版  涂竞玉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地看,都有它内在的比例逻辑。昨日,听完金岩石的报告,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原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骥如是表示。


我有两点体会,一是一个国家要想走得好,就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中间是有比例的。二是我们国家出的问题是虚拟经济的部分,我们实体经济并没有从中获得本来应该获得的益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从空间、技术、领土扩张,更重要的是让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扩大,最主要的方法是创新。站在金融的角度,金融业应该由过去分业低效率的运营向大资管的方向发展。好的金融企业应该是做大资管的,而且是用大数据的方法做大资管。

 

 

 

 

原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云东


金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深圳商报2016年4月13日第A06版  刘双

 

这个报告对中国目前资产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应该是有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昨日,听完巴曙松的报告后,原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云东如是说。


什么是系统重要性?资产管理行业是市场化的,对我们金融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好处是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塑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是系统重要性的一点。


张云东认为,资产管理金融存在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动脉,是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企业、政府包括居民不可离开的供血系统,但目前存在几大风险:其一,金融存在的本源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现在整个业务模式也发生了异化,由原来的产业服务模式异化为自我服务的金融交易模式。其二,金融的暴利腐蚀民族的实业精神,现在金融是来钱容易、来钱快、来钱多,一方面是对当今的实体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腐蚀了民族的实业精神。


所以,一是回归本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张云东解释说,有所为就是坚持产业服务模式,有所不为是限制金融交易,金融价值要建立新规范,鼓励直接融资、限制金融交易。

 

 

 

 

巴曙松金岩石深圳开讲


深圳特区报2016年4月13日第A07版 韩文嘉

 

昨日,2016马洪基金会春季理事报告会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举行,经济学家巴曙松、金岩石作为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分别做了报告,两位专家围绕中国金融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展开话题。


巴曙松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目前资产管理行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法律对于证券缺乏功能定义,导致资产管理创新受阻、监管缺失及实质性证券融资的合法性边界模糊;资产管理业务使用法律关系不统一;行业规模仍缺乏相应宏观审慎监管;直接融资监管逻辑不清晰,游离于间接融资监管与直接融资监管之间,较易形成监管套利。


金岩石则从全球货币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的角度展开话题。他认为,货币增长除了来自实体经济与通货膨胀,还有货币化的虚拟财富。“强大的国家是金融创造实体经济的国家。”金岩石表示,当前时代无金融不富,现在财富越来越高的比例不是来自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通过虚拟经济创造的货币化交易市场,构建一个迅速成长的资产管理产业,这是化解一个国家陷入恶性通胀局面的唯一选择。


此次报告会由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与深圳商报主办。

 

 

 

 

巴曙松:资产管理多头介入致股灾


香港商报2016年4月13日A15版 黄凤鸣

 

4月12日深圳召开的马洪基金会2016年春季理事报告会上,经济学家巴曙松反思分析了2015年股灾及近来国内金融产品出现的问题,如源于本该私募的产品进行了公募,金融产品的监管混乱等。经济学家金岩石则对三大理论的「误导」提出自己的观点。

 

资产管理行业弊病大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巴曙松认为,2015股灾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管理行业介入的方式归不同的机构、主体管,作为证券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掌握不了市场上完整的杠杆分配状况,他可能看到场内两融的变化,看到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变化,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杠杆是什么样子?信托产品接入是什么样?银监会才知道。至于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配资,高杠杆的配置他更不知道,那归工商局管。


同时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的发展阶段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基础法律对证券缺乏功能的定义,所以资产管理创新和资产管理的监管,哪些是面向私募的高净值人群的?哪些是变成公募的?哪些实际是公募的?该由谁来监管?这些边界的界定皆不清晰。所以看到陆续出现的金融事件就是本该私募的产品公募化,这个时候就应该由有关的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监管。


资产管理业务适用的法律关系不统一,不同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也足够大,以机构监管为出发点,也是导致资产管理行业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监管的逻辑不清晰。

 

金岩石:「互联网+」是一个误导


鑫星伊顿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金岩石认为,「互联网+」、「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架马车」理论解读经济增长,这3个理论均有误导作用,他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金岩石认为,大数据时代让数据不再成为记录人生的工具,它变成了资源本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误导,互联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互联网,怎么都是死。一定要知道互联网是成本,大数据是资源,IT只会增加成本,不创造价值。BAT才是这个时代的核心。


而「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这个「错误」理论,让银行给「僵尸企业」输血,让股市为国企买单,已经持续20多年,股市从来不扶危救困,它都是奖优罚劣。为什么金融不能创造实体经济?是因为我们总拿金融当成抹布,哪个实体经济要死了你得去救,就形成了该死的不死,该活的活不好,企业的本质是大多数都得死,企业开门4条路,做小、做死、收购别人、被别人收购,最后活下来的不过1%。金融就是加速落后企业的淘汰,奖优罚劣才能真正扭转我们现在的金融困局。


金岩石同时指出,消费、出口、投资「三架马车」理论(即林毅夫理论),是统计学解读经济增长成果的方法。而真正的经济增长理论,全球的主流则是:一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二是全要素生产力,尤其是企业家驱动创新;三是巴德定律,制度的选择。只有产业创新才能驱动消费升级。健康的低速增长让更多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家驱动的创新,这才有双创。中国转轨升级就是两大目标,人口大国通过城市化消费升级,升级为消费大国;货币大国通过证券化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向资本强国,这才是大方向。

 

 

 

 

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南方日报2016年4月19日SC02版 张玮

 

“金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变多,但互联网、大数据在资产管理中的优势远远没有展现出来”


日前,马洪基金会举行2016年春季理事报告会,邀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原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原局长张云东等专家,就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出现的新趋势等问题进行演讲。


巴曙松说,中国的资产管理伴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逐步升级,资金由效率比较低、提供回报比较低的机构,通过市场化产品的竞争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这使得中国金融体系过程中错配减少,融资的需求和资金的供应方之间的匹配、精细度提升。但从全球的分布来看,北美的资产管理行业稳居全球首位,大概占全球50%的份额,欧洲占30%。亚洲虽然发展得很快,但其占比目前刚过10%。


巴曙松说,资产管理的含义,这十年来不断变化和拓宽。最开始只是公募基金,后来逐步扩展到银行、信托、保险,然后出现所谓大资管概念,以及越来越广泛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资产管理,作为产业链来分析,一是基础资产,二是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把基础资产转换设计成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通过特定的销售渠道销售给投资者。“但如果基础资产本身出了问题,即便互联网金融讲得再天花乱坠或销售渠道多么炫,投的还是产能过剩的传统经济,还是会出问题。”


巴曙松认为,当下虽然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但互联网、大数据在渠道、产品和平台发展上的优势远远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多领域互联网的资产管理平台,真正用上大数据的很少,只不过用了互联网做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用大数据去识别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会成为改变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非常重要的推动动力。”


同时,他也直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基础法律对证券缺乏功能定义,资产管理监管边界界定不清晰;资产管理业务适用的法律关系不统一,而大众能买的理财产品渠道非常多,但基于不同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张云东则认为,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金融存在的问题一脉相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动脉,但金融放任发展会误国。”他担心金融的暴利会腐蚀民族实业精神,“包括一些社会精英、青年学子心态比较浮躁,急功近利,扎堆学金融,再这样下去中国经济会虚拟化”。


“金融一是要回归本源,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坚持产业服务模式,有所不为是限制金融交易,金融价值要建立新规范,即鼓励直接融资、限制金融交易。”张云东说。

 

 

 

 

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变成城市群发展动力


南方日报2016年4月19日SC02版 张玮

 

在现场互动环节,不少深圳市民提出与房价相关的问题,有人认为目前几大一线城市房地产的高企,会让人联想和类比当年香港金融海啸的前兆。巴曙松并不认为两者情况相同。他表示,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有明显收缩趋势,而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应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我在香港前后工作过七八年,其房价下降,是发端于美元走强,亚洲的美元回流,大量以泰国为代表的国家借长期美债,投入国内基础资产,短借长用的国家出现货币贬值。这影响到香港,使得资产价格顺势调整。但香港实施的是联席汇率制,汇率不能动,必须由股票市场来捍卫,而资产价格总要有一个地方释放其调整压力,就聚焦到房地产市场,所以房地产市场从最高位跌去60%。”巴曙松说。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新房销售在2013年基本上达到峰值,此后新房销售开始走下坡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并存,没有改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也越来越长,开发商更多的是销售,没有新买地、新盖房,这就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趋势。”


至于为什么几个一线城市涨得比较多?巴曙松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差距较大,增量财富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城市,中产阶级没有其他的资产配置渠道,而投资房地产不需要太多专门训练。但总体上也跟这些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预见性等都有直接关系。不过,这改变不了房地产行业逐步往下回落的趋势。


巴曙松认为,要化弊为利。“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地价上涨太多,制造业在深圳生存压力大,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而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应成建设未来城市动力


中国新闻网2016年4月12日郑小红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12日在此间表示,应当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马洪基金会2016年春季理事报告会”当天在深圳举行。巴曙松为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


在回答有关深圳房价快速上涨问题时,巴曙松说,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他说,对于几个一线城市涨得比较多,有各种解释,有担心房地产泡沫的,也有解释说,因为中国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差距比较大,新增的增量财富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中产阶层没有其他的资产配置渠道,房地产不需要太多的专门训练,所以中产阶层就选择房地产投资。但是总体上说,这也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他认为,目前要化弊为利。他说,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他说,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最近深圳房价涨了以后,相当一部分制造环节开始往东莞迁,这是市场的自发行为,东莞的厂房租金已经触底开始持续回升,所以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