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专刊、特刊

专刊、特刊

2019年第11期: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 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

更新时间:2019-12-30

编者按: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给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包括: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改革标兵深圳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新的功能和新的使命。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中国家贡献深圳的经验和智慧,这要比办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大得多,是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全方位地探索和建设,使命光荣而神圣,责任重大而艰巨。如何用好政策,再创辉煌,并为全面深化改革再充当探路者和排头兵,是深圳各方都在努力探讨的重要时代课题。

在此背景下,由深圳市社科联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银湖CDI大厦圆满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等嘉宾发表主旨演讲。智库百人会智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等超百位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共同为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现将研讨会主要发言嘉宾的观点进行整理汇编,以飨读者。本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马洪基金会立场。



精彩观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


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思考


观点摘要:这些年我们到深圳调研,常常听到一种观点,认为深圳特区未来发展最大的制约就是土地,应该扩大深圳的辖区面积,把惠州划进来把深圳升格为直辖市等等,这就是学习重庆的模式。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示范意义不大,新加坡能够在这么一个比深圳小得多的区间内创造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创造这么优质的人民生活环境,这么高度的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如果我们在现有的区域范围内,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再上升到世界级的治理水平,那么对全国更有示范意义。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交流,谈谈对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思考和建议。主要讲四个问题,做了ppt,前面两个问题可以很快浏览过去,在做的各位深圳人比我更了解,重点讲后面两个问题——思考和建议。

一.深圳经验之一,就是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同年 7月蛇口炸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就此开始了这个边陲小镇,从捕鱼种田到经济重镇的历程。1980年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1981年一块巨型标语牌屹立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位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了深圳人秉持的口号,也成就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小平同志两次南巡到深圳提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方针。深圳作为最早一批的经济特区,自设立以来就担起了改革先锋的历史角色。特区人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就了中国创新之都,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今天的深圳已然与北京、上海、广州起名称为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全市划分10个区级单位,占地1997.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2.83万人。根据国际比较权威的对城市的评价,深圳现在处于全世界一线城市中间的一线-,中国列入一线+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都是一线-的城市。香港也都属于一线城市。这是对标国际的一些主要量化指标,深圳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还是要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看看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短板在哪里。

上面一起回顾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全过程,我列上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对深圳成功的经验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总结,但是我也看到有些文章的片面观点,把深圳的成功主要归结为政府的无为和企业家的自主创新。坦率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想强调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割裂对立,只强调企业家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劳动者、政府以及市场经济中其他参与者的作用,深圳的成功归结与全体深圳人的贡献和创造,还有中央的正确政策。全面总结深圳的成功经验,应该分析深圳如何处理市场经济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比宣传几个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对全国更有示范意义。

二.“先行先试”是深圳奇迹般发展的依靠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是过去40年中,深圳奇迹般发展的依靠,秉持这样的信念,深圳建立了第一个保税工业区,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三天一层楼”国贸大厦 “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中国内地的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企业制股份制银行,中国内地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等。在先行中探索制度,在先试中成就市场。在激荡岁月中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今年8月,国家又正式将深圳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明确指出要将深圳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

以上简单回顾深圳改革的先锋作用,在全国作为弄潮儿敢为人先做了哪些事情,不一定很全面。在看有关比较数据时有一点意外的是,现在各方面都很重视营商环境的指标,在这里列举的深圳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大城市和国际城市排名中,深圳低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可能与你们的想象不一样。按理深圳作为市场化指数最高的城市,企业最有活力的城市,为什么营商环境的评价低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我这些年来到广州、深圳挺多的,听到的企业家都说深圳的营商环境比广州更好,大家看看短板在什么地方,这个统计应该有很多具体量化指标来做评价。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和调研了解,营商环境应该是上海最好,深圳第二,再下来是北京和广州才对,但是从排名来看不是这样,这是2017年的数据。是不是与深圳的信用环境相对不如北上广有关?银行、券商、上市企业呆坏帐较多,这个问题值得你们综改院研究。

    三.建设“先行示范区”是深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深圳正在感悟辉煌成就,续写美好未来。在迈进国际一线城市、打造中国创新之都的同时,中央对深圳也有了更高的期望。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8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是深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深圳改革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明确指出要将深圳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起到核心引擎功能,为中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我个人的印象里面,中央给一个副省级城市专门下发这么高定位的上升到国家战略性的文件,好像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时间还不久,我想这跟后面要讲到的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深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全面改革有重要关系,也跟最近几个月来香港发生的动乱事件影响有一定关系,之所以选择深圳,首先是深圳在这些方面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独特发展基础,多年积累的改革先锋经验以及人才和体制优势等等。现在这个文件大家都在学习都很关心,对示范区提出了率先的五个任务,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我个人觉得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先试按照过去邓小平讲失败了还可以重来,示范可能就不允许失败,只有成功才能够推广。当然在建设示范区的征途上还是要坚持先行先试、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了才能够总结示范。

中央关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是给予深圳的最新使命和最高赋能,我们学习这个文件,要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圳市颁布的中长期规划相结合,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跟刚刚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学习。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特别是强调紧紧抓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在党的十八大就第一次提出来,把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我们过去一直理解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来表述的,其他基本特征还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等。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根本上我理解要紧紧抓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的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指导思想,还是按照四中全会讲的六个坚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党最新的概括。同时要抓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建设世界创新之都等等。

    四.前景与挑战:对标国际一线都市,补齐四个短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对于一直作为改革先锋的深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而广东省也在2017年做出了未来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分为近期2017—2020年;中期2021—2025年和远期为2026—2030年。通过努力奋斗,深圳完全有可能到2030年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基本完成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任务;2050年跻身上海、北京、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特级和一线强都市。

深圳优势在于人口高度聚集、人才总量高、人才年轻化特征明显,未来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尤其作为核心引擎,在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的同时,可以释放更大的潜能。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人均GDP为15.8万元,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拥有全国20%的利用外资总额、15%的世界 500 强企业、24%的中国外贸500强企业。同时,拥有两个国际自由贸易港和数量众多的自贸区。政策的支持,高度的开放和接轨国际的前沿为深圳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迁,曾经赖以发家的制造业正告别特区,但转而代之的是金融、IT、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在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的比较中,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偏低。而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相比,在人均GDP、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劳动力素质、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营商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GaWC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2018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中,深圳首次进入国际一线城市行列,GDP总量达到24221.98亿元,略超过同期的香港(折合人民币约24000.98亿元);人均GDP达到大约3万美元,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国内一线城市中领先。但是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东京湾区人均GDP约4万美元;纽约湾区人均GDP约8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约6.5万美元;旧金山湾区人均GDP约10万美元。

深圳在去年3月份出台了《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期是2017年-2030年,我的思考,怎么建设先行示范区,我们做区域规划的首先都有目标是什么和规划的时间段是什么,我设想的时间段也是在2030年以前初步建成先行示范区,具体的目标能否在经济总量上有一个对标,深圳目前在国际一线大城市中已经略微超过香港,经济总量24000多亿美元,但是跟新加坡比还差一个台阶,新加坡3万多亿美元,深圳有没有可能再过十年在总量上超过新加坡。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上的对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对标,值得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法治社会、公共福利、住房制度等等,新加坡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作为一个大国有些可能不好学,但是从城市治理来讲很多值得学习。新加坡的城市面积、人口都与深圳还差很多,深圳将近2000平方公里,新加坡才六七百平方公里,但是它创造的经济总量比深圳还多出1/3-1/4,深圳能否再用十年时间在总量上超过新加坡,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生活质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接近新加坡的水平,那么一定能够起到先行示范区的作用,而且将在国际上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因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国在2035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深圳作为先行示范,至少应该提前五年。

    到了2050年,中国的目标是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中国这几个一线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完全都有可能超过现在的纽约、东京、伦敦,在经济总量上。在城市发展质量上,在治理能力上,都应该达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这些年我们到深圳调研,常常听到一种观点,认为深圳特区未来发展最大的制约就是土地,应该扩大深圳的辖区面积,把惠州划进来把深圳升格为直辖市等等,这就是学习重庆的模式。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示范意义不大,新加坡能够在这么一个比深圳小得多的区间内创造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创造这么优质的人民生活环境,这么高度的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如果我们在现有的区域范围内,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再上升到世界级的治理水平,那么对全国更有示范意义。如果现在把深圳市的辖区扩大很多,虽然总量可以迅速增大,但是反而更难在人均生活水平和治理能力上实现现代化,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前几年我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时,曾经在内部研究提出中国十三五期间应该多增设一些省区,因为欧洲的面积跟我们差不多大,有49个国家,美国面积比我们略小也有50个州,但是有一位领导同志讲50年代就有人向毛主席提这个建议,但是地方诸侯太多中央也很难治理。我觉得未来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到2050年深圳建省或直辖市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现在提不太现实。

还有很多挑战,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要完成这样的光荣使命,要实现这样的光辉前景,我们还是要正视深圳当前发展的很多不足,以下概要讲几点:

第一,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我想之所以影响到深圳的营商环境评价,很大一个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比较活,但是一贯以来也是信用风险比较高的地区(相当于长三角地区),我以前听到深圳一些民营企业家讲,我们从银行借来钱就没想过还,因为银行贷款利率表面上是6、7%,但是加上融资成本和中间费用实际都在标准利率的两、三倍,这样我怎么还得了,总体上来讲这一点上我个人感觉,相对来讲江浙地区比粤港澳大湾区这方面的金融风险、金融资产质量和信用体系建设更好一些,这应该是值得大力弥补的短板。

        第二,公共服务的短板。优质的医院、学校等资源仍然短缺,比香港差的太多,也不如广州。还有在基层和社区治理方面,包括物业管理,全国包括北京现在都还与现代化要求差距很大。

第三,产业结构的短板。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都是重量级的,怎么避免重复竞争,产业格局的协同方面也有很多方面要做。

第四,最重要的短板。就是现在的深圳人跟当年的拓荒者在斗志上、锐意创新的精神上是否有差距?特别是现在改革遇到了各种利益羁绊等复杂关系,与那个年代不可比拟,那时大家都是穷光蛋。我觉得现在建设先行示范区应该比1978年、1979年赋予的特区使命更为艰巨、更为艰难。

    当然,我还是相信有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如过去以往一样的全力支持,特别是依靠广大深圳人的自主创新和改革打拼精神,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徐景安——


深圳先行示范区关注

“民生幸福”将成重大制度突破


观点摘要:“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的做法也需要改进。民生问题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目标化解决,采取打补钉、贴膏药这种零敲碎打的做法,使民生投入碎片化,建议制定“民生长远规划”。


一、当前关系人民幸福最直接、最迫切的是民生问题

2019年8月9日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对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是:

——高质量发展高地。

——法治城市示范。

——城市文明典范。

——民生幸福标杆。

——可持续发展先锋。

我认为这五个定位中,“民生幸福标杆”最重要,其他四个定位都是为了人民幸福这个目标,这是党的初心,社会主义的真谛。人民幸福,包括物质、情感、精神。当前关系人民幸福最直接、最迫切的是民生问题。

《意见》要求深圳“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深圳问题的核心、中国问题的症结。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2018年人均GDP达到2.9万美元,率先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改革40年,GDP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但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入手解决?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带来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均等,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即农村人口与城镇非户籍人口为59.63%。按照现行政策,城乡间、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上差距很大,加剧了贫富悬殊,其结果是:

第一、占59.63%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非户籍居民,获得的社会保障少,带来居民消费率低为39%,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7%的一半,导致拉动经济的动力严重不足而下滑。

第二、两极分化,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政府与民众的冲突与不同群体的冲突频发。

第三、质疑改革、不满政府的譽论泛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第四、社会不公,带来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第五、損害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率的同时,必然优胜劣汰、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就应该运用看得见的手,通过财政分配,建立覆盖全民的均等的公共福利制度,并且向弱势群体、贫困地区倾斜。

但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恰恰实行逆问调节,城乡间向城市倾斜,户籍与非户籍向户籍倾斜,高学历与低学历向高学历倾斜,总之越有保障的越多保障,越需保障的越少保障。社会保障不公平、不合理,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不符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二、深圳要建设“先行示范区”,首先要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习总书记考察深圳时说:“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理念、新目标,从发展第一转向幸福第一。这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为谁?

中央为什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任务交给深圳?

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先发展起来,二是再解决发展起来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深圳在“先发展起来”的第一阶段当了排头兵,现在我国要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更困难的问题,深圳也面临以后朝什么方向和目标努力,向全国示范什么,特区还特什么?

深圳成为中国副省级最富裕的城市,有条件首先实现民生幸福。但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又恰恰是深圳的短板,迫切需要解决。

深圳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万,其中户籍人口454.7万。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深圳34.9%,北京62.6%,上海60%,广州62.9%,全国72.7%。如果深圳以总人口2500万计算,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52%,低于全国59.58%,以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18%,不到全国43.37%的一半。

按照现行政策,户籍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保障性住房、优先享受优质教学资源、退休金高等等。而非户籍人口被排除在外。深圳的GDP是户籍与非户籍共同创造的,深圳的财政收入是户籍与非户籍共同贡献的,但基本公共服务只向少部分的户籍人口倾斜。深圳的口号是“来的都是深圳人”,但社会保障却是“户籍人”。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一样,但深圳更为突出、更为严重。

《意见》要求 “民生幸福标杆”成为深圳的战略定位,要“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既是深圳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须补的短板与弱项,也是制度上的重大突破。

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取消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在社会保障上的差别。从全国来说,8288.5万城镇常住人口,6028.4万户籍人口,其中2260.1万的非户籍人口要逐步提高到户籍人口一样社会保障水平。

建国70年来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待遇被取消,这是中国建成全面小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改革。

三、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就要从认知上摆正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邓小平在启动改革时说: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在邓小平看来,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改善民生,发展的重要就是“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随之逐步增加人民的收入。”

我们在实际执行中发生了“重发展、轻民生”的错误倾向,忘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致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说发展就有钱、讲民生就没钱。

我国从2011年经济增速达到 9.55%后开始逐年下滑, 2012年 7.86%,2013年7.7%,2014年7.4%,2015年6.91% ,2016年 6.74%,2017年 6.76% ,2018年 6.6% 。

经济增速以GDP增长8%以上为标准,中国大陆从1979年起至2011年连续增长了33年。而韩国从1961年至2002年连续增长了42年,台湾从1950年至1997年连续增长了47年。中国大陆连续高速增长为什么比韩国短9年,比台湾短14年?这是什么原因?韩国和台湾在高速增长结束时城市化水平达到了80%,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43.37%。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2018年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可見非户籍人口入户之难。为什么各级地方政府不积极?因为增加1个户籍人口,多1份社会保障的财政负担。省下钱做什么?一是增加政府开支,二是投资建没项目。中央对地方的投资规模、借贷资金,严加控制,但一再突破。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展开了人才争夺大战,高学历人才、高科技人才,可以直接入户、给保障房,或者购房补贴。户籍为高端人口敞开大门,低端人口排除在外。一切还是为了发展,发展成果还是向少部分人倾斜。结果越发展,贫富差距越大,社会越不公平。

拉美与东南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

所以,民生幸福不只关系经济增长,而是关系社会进步、政治稳定。

习近平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民生投入必须以共享、均等为理念

现在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民生投入,提高了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的比例。2019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计划完成十个方面40项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1%和13%。

但看不出是向哪部人倾钭,覆盖的群体是谁?民生投入必须以共享、均等为理念,逐步缩小户籍与非户籍的差距为目标。“民生幸福标杆”一定不是户籍人口民生幸福,少部人民生幸福,而是逐步做到常住人口民生幸福。

采取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的做法也需要改进。民生问题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目标化解决,采取打补钉、贴膏药这种零敲碎打的做法,使民生投入碎片化,建议制定“民生长远规划”。

我国制定了十三个五年计划和规划,过去以工农业总产值,后来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目标,重点是发展,有量化的指标,以产业政策和项目建设作保障。其中民生也有一章,大都是定性的承诺,没有或者很少量化的指标,资金更没有保障。所以,各级政府都采取一年办几件实事的做法。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十分复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年做几件实事,决策容易绕开政策性、制度性问题,更主要的是以现行的政策与制度为依据,可能加剧不公平。

建议以“民生幸福标杆”为目标,深圳制定民生五年规划。

首先要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确定民生的范围,有直接民生与简接民生之分,提高直接民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均等化,降低直接民生中的行政开支成本,增加民众受惠比重,这样才能把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

民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

用民生规划“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不合理开支,实现向非户籍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区基层倾斜。

制定民生长远规划是目标与方法的创新,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全国做示范。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给我们的启示


观点摘要:目前全球城市正在进行迭代,从1.0到2.0,能够被称为全球标杆城市的,目前大家认为可能也就三个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显然,全球标杠城市的远期目标对深圳既是伟大使命,更是巨大考验。


我要讲的内容是关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重点是围绕中央先行示范区《意见》中的内容展开。《意见》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大概是212个字,分别提到了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第一、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第一个目标,《意见》明确提出来到2025年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首先这一发展目标与深圳建市和建特区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追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吻合,可以说体现了中央对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所提出的目标完全认可、高度肯定。根据本人对1990年以来深圳市历次党代会所提出的目标梳理,基本上都涉及到三个主题词:一是国际性,最早叫国际性,后来演变成国际化,二是创新型,三是现代化的内容。尤其是2015年5月第六次党代会上所讲到的深圳发展目标提法,跟《意见》中央对深圳的发展目标要求完全一致,都是叫“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由此可见,中央对深圳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高度认可的,对深圳市所提出的总体发展路线是高度肯定的。

第二、中央不但高度认同深圳的发展目标,而且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什么说要求更高?大致分析有两个判断依据。一是《意见》开宗明义提出“深圳已经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是中央对深圳4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充分肯定,而对七年后深圳的发展目标是在国际化、创新型这两个主题词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化一词。可以说“现代化”是无所不包的,涉及到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现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演变到七年以后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所提出的发展内容毫无疑问明显扩展。二是从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相关指标来看,第一阶段未来七年的阶段性目标写得较为具体,相对而言第二阶段2035年、第三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写得相对简要一些。具体来看,第一阶段所提出的目标涉及五个方面,其中有四个方面都是对标国际最先、国际最优、国际最高、国际最强。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要进入到全球城市前列,研发强度和产业创新能力要进入世界一流,公共服务水平要进入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见这四个指标毫无疑问是从国际上最领先的要求提出来的。第五个指标是关于文化软实力,没有像前述四个指标那样是对标国际最先进、世界最领先,而是用了“大幅提升”这几个字来表达。为什么不用对标的方式,而是用大幅提升的方式?我理解有两个方面:过去大家说深圳是文化沙漠,现在没有人再如此提,因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未来还需要更大提升,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中央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不能去否定我们的文化、去对标其他文化进行发展,为此采用了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表述。

第三,再进一步分析,《意见》提出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不但是高度认可、更高要求,而且还表现为更高的任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这里只简单选用一个指标加以说明。中国社科院和联合国人居署前不久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发布2019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个报告是基于全世界50万人以上的1007个城市进行排序分析研究,深圳的经济竞争力高居1007个城市的第四名,在中国上榜的城市中深圳排在第一,深圳的很多指标毫无疑问跟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明显领先,包括我们前面分析要求更高时提到的研发投入、产业创新能力等,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世界比较领先的地方。但是要看到深圳即使在这一领先的指标上仍然有所不足,深圳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的能力较强,但是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有所不足,特别是在大学、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备等方面有所不足,这是需要我们看到的。同样在这个榜单上可以看到,深圳的城市等级只能为B级,如果说A级城市叫一线城市,B级城市毫无疑问只能算二线城市。最近中国社科院这个团队在宁波又发了最新榜单,深圳的城市等级评为C+等级,表明深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还是在这个榜单上,深圳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48名,同样表明从对标国际一流、世界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来看,深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第四,深圳承担的功能和要发挥的作用更大。对此可以从《意见》中提到的“三个有利于”来做分析。第一是有利于形成改革开放的新格局,第二是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实践,第三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路径。除此之外,深圳的“两个重要窗口”作用也进一步提升,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第阶段发展目标: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发展典范,综合经济实力世界领先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第二个发展目标,它没有像第一阶段写的那么具体,但是它又比第三阶段写的丰富一点,文字多一点。从《意见》中提到的第二阶段发展目标来看,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在国内方面深圳要承担的功能、要发挥的作用,可概括为高质量发展典范和现代化强国范例;二是在国际上深圳要发挥的功能、要发挥的作用,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实力世界领先、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对这个部分的内容,我有以下几个认识。

第一,从时间节点来看,毫无疑问对深圳提出的要求显著增强。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分两步走,即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比之下,《意见》要求深圳到2035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对深圳整整提前了15年。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特点得到了更好体现。

第二,从深圳在第二阶段所要扮演的国内目标和任务来看,包含了高质量发展典范、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两个内容。同样任务艰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我认为重点有如下四项工作:

一是为全国转化发展动力提供深圳样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个文件,深圳的国家战略定位不但显著提升,而且在大湾区建设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创新驱动方面,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要发挥好关键作用。

二是为全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深圳案例。主要是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中增强深圳的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通过强链、优链、补链、延链等方式,探索出优化经济结构的生动案例。

三是为全国转换发展方式探索深圳经验。如何在不改变行政空间的前提之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寻找新的更大发展,这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应该承担的重要功能。具体路径包括国土空间改造(如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导向的老旧工业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区域合作、深汕合作区飞地模式等内容。

四是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圳经验。前面我们提到深圳40年发展成就明显、经验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较为成功地处理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2017年林毅夫和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激烈争论,涉及到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怎么划定的问题,可以说深圳比较好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林毅夫教授讲到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做法。具体的工作包括:以要素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海合作区和自贸片区为重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等。

从第二阶段的国际目标来看,包括综合经济实力世界领先、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两个方面。这里稍对后者进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对深圳提出的目标是全球创新创意之都,而到了先行示范区《意见》则增加了“创业”两个字,变为“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深圳如果能够把创新、创意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创业,这个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什么叫全球标杠城市?我理解应当包括三个条件:一是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处于最高级、最顶层,二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达到硬的要求,例如成为全球战略性资源集聚配置中心、全球战略通道和战略性产业控制中枢、跨国公司总部优先汇聚地等等,三是能够代表所在国家参与全球城市竞争与治理,具备较大话语权和软实力,这个很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全球城市正在进行迭代,从1.0到2.0,能够被称为全球标杆城市的,目前大家认为可能也就三个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显然,全球标杠城市的远期目标对深圳既是伟大使命,更是巨大考验。


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给予我们的三点启示

通过对《意见》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三点启示:

第一,深圳的国家战略地位明显上升。通过比较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意见》,可以明显看到深圳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在三个增长极或者说三个极点,其中“深圳+香港”去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8万亿,远远超过“广州+佛山”、“珠海+澳门”两个极点,《意见》对深圳提出了更高发展要求以及与此相匹配的支持性政策,如前面提到的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关键作用,这都表明深圳应当在大湾区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更好地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第三,关于深圳战略定位的提升路径问题。《意见》出台后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是不是要用深圳来取代香港,我们说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有三个理由:一是深圳市谋划先行示范区早在2017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重点推动,现在《意见》在8月份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二是如果说深圳以往的发展成就并不是通过取代其他城市来形成自身的发展,那么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重大发展目标特别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提升也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方式来取得新的发展。事实上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还有利于支持香港的发展,这就是《意见》提到的三个有利于中的第二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三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根本路径,就是要通过《意见》所提出的“五个率先”来实现。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张克科——


从先驱、先锋到先行示范

深圳一路走来都在试、在探、在闯


观点摘要:深圳的城市发展有它自己的独特路径,这跟国内其他地方的路径都不完全一样,这个路径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蕴藏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中间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没有这个就没有今天。由此,我自己的体会,实际上深圳的发展有两个核心点:一是现在的深圳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DNA的发展结果。二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应该注重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做中国案例、城市范例,为中国说话,而不是仅仅为深圳说话。


我的主题之上有一个副标题,用了先驱先锋到先行示范这个概念,先驱就是烈士,先锋就是敢死队,这个好理解没话说,但是下面先行示范呢?我觉得先行做好,可示范难当,这是我的理解。我觉得从先行到示范的不同要求,对深圳而言是一个大的变革。


一、深圳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板

我想从“昨天、今天、明天”的角度看看先行示范区的价值链。我是1988年来的深圳,在所有的交流报告中我一直保留了这两段话,这两段话的背景是2005年,在大讨论“特区还特不特”。第三世界贝宁共和国总统托马·博尼·亚伊访问深圳后发表感慨说:“任何一个对经济感兴趣的人都不能不关注到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而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的人都应该来看看深圳,深入了解深圳。深圳26年迅速发展奇迹,不仅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世界发展中的国家和城市带来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那两年差不多有20多位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级首脑到深圳来看,北京推荐了深圳,说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案例,可以供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学习。去年发达国家德国的总理、法国的首相也来了。当时,许多智者还是看到了深圳的价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黄孟复主席也看到了深圳的意义。他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什么改变了中国?只要看看深圳,就知道了其中的答案。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前沿,深圳的今天就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改变了深圳的因素就是改变中国的因素。我理解这个评价为深圳今天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做了很好的诠释。这段话也是在2005年前后说的。       

2005年前后当时是三个大的背景:一是进入了WTO,那一次连“四个现代化”都调成了“市场化、国际化”;二是和深圳经济特区还特不特讨论的同时,中央布局了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试验改革区”,深圳去争取申请没有给。第二个给了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再去要还没有给。深圳也不等靠,直接和上海社科院、滨海新区一起组织了一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城论坛。直接讨论学习借鉴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在先行先示上不落伍。综开院跟他们一起做了三城综合配套改革的论坛。后来,陆陆续续有给了长株潭、武汉、重庆和成都,深圳也不在形式上追了,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讨。这个平台已经连续15年了,很有意思。我们自己往前走,终于在2008年编制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这是第三个大背景,在那里面我们自己要求坚持写进去,国家发改委画了一个圈,算是给我们了。在这个过程中,再去回味“深圳的今天就是国家的明天,改变深圳的因素就是改变中国的因素”,我想这句话对今天的先行示范区来说是可圈可点的,这是15年前的话,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先行示范区是到2035年,又是未来15年要做的事,所以基于这一点我想应该非常看重这个过程。

这张PPT有深圳巨变的几张照片,非常震撼。但我还是特意留了两段话。刚才邵汉青主席也反复说,深圳成功的经验是企业家为主体的贡献。一段是深圳精髓的提炼,“深圳形成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资介商相结合、主导产业清晰、投资环境优良、富有创新激情、创新机制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营商创业环境”。其他我就不解释了,我讲讲这个“官产学研资介商”。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深圳的协同创新环境的要素配置也就是“官产学研资介商”的有机结合。这个是产学研的拉长版。因为学校的产学研来源于60年代,是教育为科研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演变。它是以学校活动为主体,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出现科技经济两张皮。产学研吊在半空落不了地。日本就是用的官产学三个字,简单明了,产是产业界,学是教育界,政府要担当、组织和引导。之后深圳根据实践和发展,延伸了官的重任和市场要素的导入,资本科技金融、中介和科技服务、商业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另外那句话是8月18号中央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文件的第一句话。开门见山给深圳40年一个评语,我看到的第一感觉是我们终于拿到了一个“毕业证”或者叫“准生证”。“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个结论跟深圳市2015年给城市发展的定位: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一致的,中央的确认应该是给深圳最大的肯定和对未来充满期待,会有很大的机会。

中央文件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对先行示范区两个前提、一个基础。两个前提,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落实;二是习主席对于深圳这个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刚才景安老前辈说习近平又来了,是的,他来了,来了好几次,对深圳确实是厚爱三分。这样一个支持是深圳争取来的,也是北京原原本本愿意给你深圳,量身打造的,其结果是希望深圳做下来,习主席一系列讲话有集成的资料,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讲到: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是2018年12月26号,习主席给深圳的批示是“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城市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而且提出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是核心和引擎,说到核心和引擎的时候广州急了,因为当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件没有发,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件2018年7月17号两办做密级发的,最后公布是在2019年2月18号。其实广州是知道文件的说法的,所以广州归纳湾区的核心价值就拿出了1、2、3、4,实际上最有价值链关联的就是1、2、3,我后面会讲这个。

习主席对深圳经济特区讲了这么多话,包括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等等,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们回头来看看,深圳市2015年6月党代会给深圳定位了“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我们认为这个提炼承前启后,有目标有品质有方向,比较准确,很能代表深圳的核心机制。在这之后,深圳在2016年3月份同时发布了关于支持产业、支持企业和支持人才的三个决定,之后又率先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


二、“先行示范区”的出台酝酿已久

我们发现,2017年4月份,深圳的领导班子换帅了,书记在强调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以后加了一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城区”。当时我们有些诧异,怎么又多出来一个帽子,深圳这个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定位已经大家都认同了,怎么又挂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城区呢?后来我们才知道,包括习主席给广东省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和两个率先”,都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发生的。2017年两会后,十八大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开始为2017年10月将举行的党的十九大做各项工作的准备。十九大政治报告的草稿也在高层征求意见,这个时候的政治表态具有特别的意义。十九大报告之后,深圳市在按照十九大提出的目标做面向2035的未来发展规划。2017年10月市委提出了走在最前列,建设七个先行区的蓝图,努力通过深圳这个窗口更好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这七个先行区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区、打造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先行区、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先行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开放先行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法治先行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先行区。之后在2019年1月份的党代会上扩大到了10个先行区,并正式发布。这个时候深圳已经看准了自己的方向,不过仍然是说先行区,没敢说示范。

习主席2018年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活动,一个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了深圳,一个上合组织峰会到了青岛。深圳、青岛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向中央提出了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地方先行示范的述求。2019年7月,北京同时批准了深圳、青岛的两个请求。但是,支持深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定位是很不简单的,其他地方去要也不一定要得到。总书记对深圳工作的指示和批示,以及十九大确定的发展蓝图,这一系列下来的时候,深圳有重任,深圳要担当。1980年是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一次是中央决定支持深圳建设。支持深圳什么?就是你要做,我来支持你做,我这么理解的,这跟前一阵有人说深圳先行示范区是要取代香港,其实这个跟香港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因为深圳的特色,这个先行示范区在中央层面,还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开展,先行示范区要助推大湾区的发展。该方案也在中央的统筹下,征求了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50多个机构的意见。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协同效应在区域发展和都市群建设应该会发生持续的影响力,在时间点正好是巧合。


三、创新、人才、环境就是深圳这些年的创新之策

深圳这40年下来创新之策就是创新、人才、环境三驾马车驱动。以开放聚集创新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和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中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构建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深圳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是在2004年-2006年期间初步成型的。1999年的高交会之际,深圳发布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22条(修订)。之后一直探索城市发展的模式,研究和准备出台新政策。2004年出台了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一号文件。但是光靠科技和产业政策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转型,靠某几个产业也起伏很大,风险不少。不失时机地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大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塑造自主创新的城市之魂。所以希望大家再回头看,找出2006年的一号文件。把创新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强调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圳不失时机的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那时国家还没有部署,深圳的一花独秀没有得到批准。2008年,深圳再次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在2008年6月份批准深圳市为全国第一个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枝独秀不行,同年11月又批准了16个城市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到今天为止,先行示范,都是主动争来的东西。从2006年、2008年开始,十多年下来,包括后来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等等。


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

说到湾区,大家说最早是吴家伟教授提出来的。1998年我们到他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公室,他面对香港深圳,深圳湾的地图,说50年以后,这里就是一个大湾区,可以和旧金山湾区媲美。那是他讲的是港深湾区,就是深圳湾这一块。2014年许勤市长提出要发展湾区经济。许市长的湾区经济是讲的是泛珠态势下珠江口经济板块这一块,深圳-香港的驱动力和区域合作。真正提出来的有远见的是2008年汪洋书记提出来的。汪洋书记到广东后立即开展了调研,觉得应该有一个统筹区域合作和港澳关系的新思路新措施,提出了要做粤港澳特别合作区。报到北京没有批,当时还没有设立自贸区。在那个时候汪洋也推不动。但抓住了横琴,发现了前海,带出了南沙,横琴在支持澳门发展上现在发展的很好,澳门都开了护城河过来横琴创办大学了,横琴应该还会有更多的突破,创造性的尝试了澳大模式、澳人澳税、飞地外溢等等。深圳从90年代开始坚持的深港跨境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深圳河沿河经济带这一块,到2017年深圳主动将飞地交给香港管理、协同合作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终于把河套也做进去了。马洪基金会、综合开发研究院和许多政协委员们都参加了这个全过程。从1991你开始关注和研究河套,做到现在为止,终于有了一个可期的目标。在这里我们看到深圳改革开放的过程,看到了先行先试的艰难,更看到了突破的曙光。


五、一路走来,深圳一直在试、在探、在闯、在想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巨变,由从来都没有企业、产业、人才的边防隔离地带变成了高新区和都市CBD,从区域合作到综合配套改革,深圳幸福生活的几个里程碑在哪?除了蛇口改革开放第一开山炮响以外,我觉得2010年的特区内外一体化具有特别的意义。特区内外一体化提出了六个统一的目标,解决了城市和社会高品质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当时南山区和蛇口对外交通挤得很,区政府注入大量资金开始建路。随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规划,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原则,明确区级政府不建路,建的都是断头路,教育、医疗、服务、公园、卫生、民生这一块,所以在这里城市的区域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目标通过这40年下来一步一步走过来,2035会是什么?真的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但是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民生幸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看深圳的产业,做衣的、做鞋的、做帽的、做自行车的、做伞的都走了,但是我们留下了技术产业,而技术产业的六个,电子、服装、钟表、珠宝、家具、眼镜,它在世界上的一席之位是靠谁?实际上是依托香港的产业链、香港的技术力量,我们才来做强的,经过淘汰之后,很多香港来的“三来一补”不是香港本身的能量,他是做贸易再做加工的,他把他的基础工业在里面。

在这里我们部署了新兴产业,部署了高科技,部署了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海洋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因为时间关系,本来我想专门讲讲海洋经济这一块。2004年国家提出来海洋是深圳的资源,苏纪兰院士提出来在深圳建立深海基地,温总理批示在提纲里面写进去了。深圳做完可行性研究以后,苏院士希望深圳市领导到北京去汇报一次。但因为深圳没有布局海洋经济,深海研究没有基础,领导也没有底气去北京争,深圳市政协在这期间开展了海洋经济的研究,但当时的焦点还是在海洋产业。我们海洋顶多就是养点鱼、填个岛、做个港口,但是深海是国家资源,最后我们错失这个机会。最后国家把这个点放在了烟台,请南海所的所长去做院长。南海所长走之前跟我说,深圳他还会回来的,青岛那边没有深海,出去就跟日本打仗。深海是国家资源,我们在政协里面说海洋发展的未来不光是现在看到的产业,涉及到新兴战略产业布局,涉及到现代化服务业,涉及到海洋工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应用。2012年之后,深圳将海洋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在双区规划里,给了海洋经济足够的定位,给了深圳最大的担当。这一系列下来的这个演进、这个过程,深圳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路径,这跟国内其他地方的路径都不完全一样,这个路径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蕴藏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中间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没有这个就没有今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也一样,香港在70年代、80年代是做远洋贸易的,它当时只有生产力促进局,有贸易发展局,工业中心支持它的产业化过程和出口贸易发展。1998年董建华先生提出来做科技创新,当时请专家做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后,通过50个亿做了科技园,做了数码港,做了应科院,做了五个研发中心,做了一批这样方向的东西,之后我们跟香港合作,特别是我们2005年开始做深港创新圈,做了项目,香港的大学过来,香港的研发过来,香港的产业过来,香港仍然还有13个产业的先进制造业,他们把它叫做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支持的不一定是把工业都搬到他那儿去,通过他的生产力促进平台把国际资源拿过来以后,提升他的整个平台,他做的最漂亮的事是清洁能源计划,当时汪洋说粤港澳大湾区跟香港一起希望北京做规划,因为长三角的规划是两省一市,珠三角九个城市都是在广东的,所以汪洋把香港、澳门拉进来,最后忧人担心香港被规划,明确珠三角规划不包括香港、澳门,但可以提出协同发展的关系。香港说我从头到尾都是珠三角,我怎么不在珠三角呢?所以香港2010年就提出和深圳一起建设国际大都会,建设大珠江三角洲优质生活圈,而且提出来通过清洁能源,他支持香港在珠江三角洲的7万家企业通过清洁能源的方式改善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的方式,每个企业可以补贴60万,香港拿钱、拿技术、拿人来做,帮你做,而且这个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

当时鸿忠书记提出来深圳要做幸福生活指数。哪些可以列为幸福指标呢,我在政协提出来说空气中间的幸福指标,因为环境大气没有边界线,天上飞,当时检测的就是尾气排放,如果没有检测霾,没有治理、控制个的改善,我们感受不到幸福。当时北京大学的唐孝炎院士,在深港产学研基地做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大气监测,监测中发现雾霾PM2.5是非常严重的,而且雾霾扩撒是没有地域的,它是满天飞的。当时拿到的数据雾霾最严重的地方是在新塘,新塘是在番禺那个地方,青山绿水,工业什么都没有,但是它高空的污染肯定有,所以提出来要做统一的深港。珠三角区域的布置。香港也同时得到了这个数据,并接受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的建议,将原来监测的PM10调整为PM2.5。我知道这些研究成果后在政协提过三次提案,两次答复冠冕堂皇,最后一次发改说我们支持这个幸福指数,但统计局说国家有法律,这个没有统计指标,环保说现在体系没有监测,说我们提供的监测那是科学研究,不许发布,没有法律规定发布。我们当时就通过深港产学研基地的重点实验室成果试验的方式在网上直接发布,其中还包括大鹏湾小梅沙的海水质量实时监测数据。当然最后这个霾是在2008年大运会前夕美国大使馆公布以后,全国现在把标准作为了重要的大气监测空气质量指标,全范围全景监测。所以这是我们说先行示范深圳的先驱,而且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做的这件事情,所以先驱不是我们喊出来的,而是我们做出来的,做的基础就是科学,就是对人类负责,就是对整个的社会负责。香港也开始做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平台,香港在去年创新科技拿到500个亿,今年的施政报告说明年将拿1000个亿,香港这个钱的投入,而且在香港目前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科技创新,梁振英在的时候一直被反对,但是唯有一个事情,创新科技局和创新资金通过了,所以说我们在这样一个最大公约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它做得更好,我们的机会。

“一带一路”包括大湾区,包括特色示范,每一步都看得出来我们从经济特区到改革开放,到香港回归,到深港创新圈,到大珠江三角洲优质生活圈,深圳一直在试、在探、在闯、在想,当时这一块很多东西都可以做,现在先行示范应该好多终于可以做了。当时CEPA出来,我们觉得深圳的机会来了,在一次交流中安部长说这一块是给全国的,不是给深圳的。许多设计没有主导深圳已经先行好久了的大背景,经济特区的经验和时间。那也可以,但是深圳可以先走,但好像没有抓住机遇。我们也跟香港说你们去要,你们要的北京会给,深圳去要北京不一定给。香港首席代表告诉我,我们要了,上面说有些政策可以给在香港的香港人,但不能给在香港的外国人,香港说那我就不要了。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国际营商社会。所以很多东西的理念是有一些制约的,但是我想深圳在这个过程中就两个字,一个是试,一个是闯,试就是看得到目标,怎么走不知道,找一条路试一试,力争走过去。闯就是有天花板,有玻璃隔墙,看着模模糊糊,也许会碰的头破血流,但是一定要冲过去,我觉得这两个是我们的核心点。


六、“先行示范区”,深圳怎么思、怎么行?

人民日报9月19日发表了何立峰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一定要看,要逐句逐字的读,因为他代表中央,他代表国家发改委,他代表目标,在这里面有几个基本点,除了习主席讲话,我们说先行示范在哪做?深圳的先行示范在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实现,中央管,各部委协调,这是一个大的定位。另外他提出了根本目标,先行示范,先行就是以一子突破但求得全盘皆活,示范就是以一域服务全局,带动万马奔腾,全方位就不光是单项冠军,包括五个方面,包括发展、法治、文明、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大家天天讲的产业,在这里就一句话高质量发展,剩下更多的是城市这一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路一定要有更大的框架。    深圳市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深圳市这五个率先我们怎么做,有一句话,勇做驶向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我不是指高铁,高铁可以有350公里、400公里,翻车了停下来慢点走,它有轨道,“冲锋舟”是没有轨道的,是乘风破浪的,目标就是彼岸,我觉得“冲锋舟”这个比喻倒是不错,如果是火车头,还沿着轨道走,再走快还是离不了这个班次,而且一撞车又减速了,像高铁从350减到250,减了多少年,还没恢复过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派,勇于走出一条新路,走干吗,为什么不用闯出呢?怎么用走呢?昨天我看到国务院发展中心一位专家说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就不仅要自己跑的快,而且还要带着其他城市、其他地区往前走。“很重要的一条是不能错,如果你把人家带岔路了,这是影响全局的。”但是我觉得改革就要容错,要我做不许错的示范,我宁可不示范。国家在要求改善营商环境的时候还来不及制定上位规则,深圳往前走,于2018年2月率先发布的深圳的地方政策和措施。国家发改委上个月才公布了相关条例,解读的是两条最核心的第一是在大法之下地方可以做自己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当时在CEPA广东协议全面实行服务业开放时,国务院就同步发文指定国务院若干文件条例规定在广东省五年之内暂不执行,我觉得这是一条对深圳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立法权。第二就是改革允许容错。

下面通过五张表把先行示范区的五大任务做了一个归纳。每一个文件从标题到总则到目标融在一块,目标战略定位是率先建设什么,高质量建设什么,要做什么,加快什么,放在一块,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说了。

这里讲一下,十九大提出来的七个所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深圳的报告中间用了一个字把它给定位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说到教育问题,大家现在说高中生比较少,当时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问题要由流入地解决。深圳作为流动人口特别突出的地方,如果界定留用地的教育。记得那一年在政协讨论说到底要建多少小学确保留入地得责任,款算下来可能要建100多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后来说建了以后怎么办,结果还在讨论规划过程中,2008年因为金融风暴,很多人春节回去了就不来了,宝安几万个学位就空出来了。深圳的小学教育起来以后,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就缺口了,这种缺口是结构性的缺口,我们又不能提前说普及高中,普及高中以后全国没达到,整个这一块怎么办?大部分的义务教育怎么办?就涉及到整个大政方针问题。这一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将教育问题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我想这是一个城市、家庭、人才、环境的基础点。 

关于可持续发展议程是非常重要的,我多说两句,就跟刚才徐老师讲的一样,这个是国际语言,1996年我们在做河套地区的时候,我们跟香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米埔自然保护区。《拉姆萨尔公约》,查尔斯王子是主席,中国也是签署国之一。深圳一方的工程、房子都建到福田保税区,紧逼香港红树林湿地。后来我们就请科技部帮我们做规划咨询,以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发展,讲深圳河沿河经济带。这样做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共同语言,否则没有共同语言。深圳2017年提出来做可持续发展2030议程示范,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17条。联合国在1996年做了《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来千禧计划21世纪议程,从2000年到2015年做了一轮,2015年10月份就开始做了新一轮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计划,到2030年。深圳申请成为中国国别计划特大城市试验示范。这段话很重要,你的幸福从哪来?基于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形成的势头,新议程的覆盖面更广,包括应对不平等、经济增长、体面工作、城市和人类住区、工业化、海洋、生态系统、能源、气候变化、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和平与正义等方面的宏伟目标,所以这17项不是我们一看到可持续发展就是解决环保,就是不让做这不让做那。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果我们真正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目标,可能会感觉到我们是在为幸福而奋斗,会有更大的期望。

这是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实际上是两个核心点:一是现在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DNA的发展。二是未来的重点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做中国案例、城市范例,为中国说话,而不是仅仅为深圳说话。

大家都在深圳呆过,特别是王福海院长,城市发展的规划,变迁和更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聚集与辐射的关系,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故事,这些你都参加过,每个标志中间都是10-15年,我们现在三年、两年就能出东西,出不了东西的,要有一个过程,包括整个深圳湾的后海湾,包括中心这一块,如果有10-15年的过程,由先行先试、先锋先驱到标杆,有这个时间空间的过程,聚集和辐射的能量也许就会有更大的方式。

在这里我提出“12345”,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三个货币、四个中心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还有五大率先目标,包括世界城市、科技创新区、“一带一路”、内地发展和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在这里面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全方位来说也要有“12345”。

一是把科技作为我们的一个主动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的品质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轴。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大公约数、取得共识最强烈的就是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基于这一点,树立大目标,共创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形成湾区发展的共同点、支柱和动力轴;这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也是融合协调发展的动能,是湾区面向未来的大方向。

二是在国际和国内两个互为供给侧的市场上有对接;一个国内市场、一个国际市场。香港可以吸引很多国际市场资源进入中国,香港也是国内的资源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互通的,通过信息、资源、物流、资金、人才,达成优势资源配置。就像一个大机器的传动轴那样,通过不同的力量分享、传送和放大,通过设计的传动体系,将一个一个多元的咬合面带动起来,形成巨大的能量,迎接各种挑战,带动面向全球化新格局新体系的运转。

三是设计出人才、合作、利益的三大机制对接,要有现代制度的衔接和保证。要优先建立三个协调协同和同享机制,重视差异性,求异存同,通过协商、接轨、创新、融合,形成适合湾区一二三环境下的新机制新模式。着力创新人才机制,构筑所有的人能在一起共事的团队、梯队和核心价值链,将士相马车炮卒各行其路,各就各位,各得其所;着力搭建合作机制,官产学研资介商,推动区域重大项目合作,建立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安全保障等法规的衔接,为深度产学研合作和面向未来进行了超前布局;着力会商利益机制,在不同的税收。各地政府的资助模式,投入支撑渠道和资金链来源匹配上,包容不同的概念,探索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四是坚持以科技为主干,形成科技+产业、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社会四个示范平台。 科技+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环环相扣的信息产业链,有技术支撑的产业链和有市场导向的技术需求,也是两个需求。科技+人才有效匹配。很多单一的人,没有团队,不能形成交互共享,人才匹配就会架空,有的时候都用博士,博士可能不一定做到技术这块,技术掌握不了未来的发展。制造中没有工业设计、没有IP、没有创意,做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市场,做完以后结果没有物流的供应、成本的管理,这一系列的流程是需要产业人才有效的匹配。科技+金融有力支撑。通过科技金融有力支撑保障投入的方式,这里的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各种不同的金融投资方式,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两块,金融科技是通过技术的方式给金融提供保障平台。科技金融是通过资本的方式鼓励科技在不同环节、不同需求,有时投在专利上、有的投在人身上、有人投在结构上。科技+社会有序保障。优质生活圈,可持续发展,全面高品质发展。包括智慧、生态和数字经济应用及消费经济,城市信息化。

 五是抓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计划,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把我们的东西落到实处。但是我们要跳出这个一事一年一方的方式,要有一个长远的布局,这个过程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是一个方向的过程。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深圳可以先行先试,也是国家给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试点,我们一定把过去四十年做的东西再做四十年。




互动交流


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


社会组织在参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


易全】:我想提一个社会组织的发育问题,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深圳社会组织建设曾经在全国走在前面,我记得2004-2006年的时候,当时的民间组织管理局提出了社会组织“民间化”改革,我当时还连续发了几个整版的报道,深圳绝对领先全国。但现在的情况是深圳后退了,具体来说,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要主管单位,这个就背离了原来无主管单位,民间化的改革方向。有些协会、民非机构有很好的想法就是因为找不到主管单位,最后建立不了,也就不能有个主体去开展活动。所以 我想能不能借着“先行示范区”这个契机,再恢复民间化的道路?


饶锦兴】:易老师的问题,我也跟你一样在思考。深圳这些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进步,在北京的时候我力推深圳社会主义登记机关管理制度改革,当时也受到中央的一些关注。但这几年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变化很大,我用一句不恰当的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以前我们登记机关基本上是你来登记社会组织,尽量不让你找业务主管单位,现在基本上是要求你去找业务主管单位。去年大家印象特别深,民政部出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当时我们也组织了深圳社会组织的一些负责人来提意见,我们认为没有把这些年深圳的改革探索经验吸纳进去,也没有让我们在这个方面有探索进一步的空间。通读今天这个《意见》里面,通篇没有“社会组织”的字眼。但有创新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提法,这里的社会力量应该包括社会组织。我们可以不提搞行政特区,能否有这样一个期望:未来40年深圳经济特区在社会建设方面探索一条新路!因此,我依然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基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创新。《慈善法》有关慈善组织的制度设计的提法,我认为值得商榷。我们可否根据《民法总则》的非营利法人制度探索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我们有没有可能像过去推动《公司法》那样在非营利组织的立法方面先行一步?我看可以、可能。

另外我想谈一点刚才听完几位讲者的感受!我听着热血沸腾,改革开放4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大家心里都有一种期待,揣摩这个时候中央会不会给什么特别的政策。突然出台这个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像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饼!刚才大家也在解读这个《意见》,我也在思考,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这个文件再一次确立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独特地位,确立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使命。《意见》提到的很多工作深圳已经开始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推动运用好特区立法权,包括相关的政策保障条文上,实质上是开启了深圳全面制度化的政策保障。这里我依然也会感受到一些困惑,比如说特区立法权的权限到底有多大?红线和边界在哪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行政权力扩张,原来是宝安县,现在是九个行政区一个新区,还有一个飞地,而且我们的城市治理行政层级变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我们的行政设置还要怎样变化?!我们也应该来探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阮萌——


“先行示范区”是深圳争取来的


提问1】:我是一个企业的代表,我想问一下阮所长,10月25号中央提出来把区块链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定位。大湾区尤其是深圳在新科技和技术领域目前来说还没有国际性的大会, 10月份河北举办了世界数字经济大会,而作为全球科技创新最活跃的深圳,我们还没有,目前这个状况来讲,是没有批还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块?


提问2】:关于中央先行示范区《意见》中,出现了这么几个词,第一是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多少算前列,前10、前20、前30?没有定义。第二是世界一流,何为世界一流,没有定义。第三是国际先进水平,何为国际先进水平,没有定义。第四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仍然没有定义。我的问题是谁来定义这个?衡量是要有指标的,采用谁的指标体系?有可能是学者提出来的,有可能是政府提出来的,谁来做评估,是我们自己做还是请第三方来做呢?


阮萌】:您提到“区块链世界级论坛”,深圳在2016年做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也鼓励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世界级论坛。深圳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开始组织互联网峰会和BT峰会。深圳政府一般来说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希望通过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组织这种峰会和论坛。应该看到,要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论坛,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政府是支持的,也是欢迎社会资本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世界级论坛的。

我接着来回答一下先行示范区的定义、评价等问题。深圳“先行示范区”这个《意见》不是中央给的,是深圳争取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的目标定位后,市政府开始着手起草《意见》,里面提的很多政策和措施都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的。刚才提到的几个问题,据我了解,政府都在分解落实。目前市、区两级政府在做“十四五”前期研究,进一步将“先行示范区”的定义研究和细化,“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里落实,会体现在深圳市和各区的“十四五”规划里,还有一些指标也会体现在规划里面。

您提及谁来评估?体现在“十四五”规划,深圳市民、人大、政协和上级政府都会进行评估的。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是可以落到实处的,也会走好第一步。

关于实施措施,我认为还是比较清晰的。以科创为例,在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的创新驱动战略里讲到的,每一条都是深圳要做的事情,包括以深圳作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深圳争了很久的,这是很实在的;还有未来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载体,我们现在已经争取了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3家广东省实验室,要求深圳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上提供支持,引导优质资源的集聚;后面讲到的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做技术攻关,深圳正在调研,希望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把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在政策支持上,明确了 “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这可以解决推进科技产业创新的时候碰到的一系列问题,给的这些政策是很好的。我举个例子,2013年的时候深圳做了“生物谷”的规划,当时提了若干条生命健康产业要正确突破的政策,结果后来都没有争取到,如果说“生物谷”的规划现在出,我们可能就可以争取到这些政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


今天的“产教融合”目标是吸引世界级人才


【提问】:我想向周林主任提一个问题,在十九大的时候中国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您是研究产业的,尤其研究创新的,想问一下在深圳产教如何深度融合发展,为深圳市的再次改革腾飞路径提一些看法?


【周林】:我简单回应一下有关“产教融合”的问题,过去40年深圳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又以制造业为重点,制造业发挥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所有的其他产业,包括服务业,包括高等教育发展,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逐步以补短板的方式发展起来。所以,在第一个阶段我们看到早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深圳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及第二技术职业学院等等快速发展,为制造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工。到了第二个阶段,深圳进入产业创新阶段,这时候“产教融合”的方向是主要起到技术转移和协同攻关的作用,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清华深圳研究院是比较典型的技术转移平台,哈工大的很多实验室都参与了深圳很多企业的科技攻关工作。到了现在,深圳的产业经济升级,逐步进入了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的阶段,所以现在深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重发展高水平的研究性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港中文大学深圳分院,以及已完成协议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我认为这个时候产业和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主要是吸引世界级人才,把大学当做一个高级人才蓄水池,并且在基础研究方面攻关,为深圳未来的发展产业进一步升级集聚力量,生产新的知识,我们看到这个路径还是很清晰的。

这次中央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中,对深圳提出了很多新的内容,包括建设重要的科学中心、科技创新核心引擎等等,这都要求深圳在发挥已有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优势的基础上,推进企业与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共同创建和发挥科学中心以及科技创新核心引擎的作用。




媒体报道


高端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建议深圳补好“短板”为全国城市发展提供“深圳经验”

广州日报    20191122     刘畅、王纳


记者昨天获悉,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

“示范”与“先试”不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指出,深圳已经建市40周年,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加快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确定中远期的宏伟目标。他表示,“示范”与“先试”不同,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努力奋斗,深圳有可能到2030年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基本完成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任务。

曹文炼同时指出,深圳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当下的深圳,经常被评论为最具开放精神的中国城市,靠的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与包容,但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迁,曾经赖以发家的制造业正告别特区,但转而代之的是金融、IT、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深圳要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比如,相对来讲,江浙地区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产质量和体系建设、规避风险工作都更好一些,这值得思考。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则认为,深圳应不缺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品质,聚焦人才资源、辐射创新动能,营造最优生态、塑造最美空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他指出,未来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需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括要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等等。

基础研究有所不足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则指出,深圳已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是中央对深圳的高度认可。7年后,深圳要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他认为,深圳的硬科技、产业转化实力比较强,但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有所不足,包括大学、重大的科学装备有所不足等。




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

广州日报    20191121     刘畅


记者今天获悉,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深圳市和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作主题演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阮萌、该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进行了圆桌讨论对话。与会专家认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

“示范”与“先试”不同 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指出,深圳已经建市40周年,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加快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确定中远期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他表示,示范先试不同,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努力奋斗,深圳完全有可能到2030年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基本完成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任务。

曹文炼同时指出,深圳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当下的深圳,经常被评论为最具开放精神的中国城市,靠的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与包容,但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与其他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迁,曾经赖以发家的制造业正告别特区,但转而代之的是金融、IT、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深圳要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比如,相对来讲,江浙地区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产质量和体系建设、规避风险工作都更好一些,这值得思考。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都是重量级的,怎么避免重复竞争,产业格局的协同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个比当初被赋予特区的使命更为艰巨、更为艰难。深圳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发挥“核心引擎”动力,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

补齐“短板” 为全国城市发展提供深圳经验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则认为,深圳应不缺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品质,聚焦人才资源、辐射创新动能,营造最优生态、塑造最美空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他指出,未来深圳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需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括要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等。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则指出,深圳已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是中央对深圳的高度认可。7年后,深圳要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他认为,深圳的硬科技、产业转化实力比较强,但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有所不足,包括大学、重大的科学装备有所不足等。

深圳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地位 要把创新创意成果转化为创业源泉

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怎么做到“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和“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谭刚表示,深圳可以为全国转换发展动力提供深圳样板,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作用等;为全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深圳案例,如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深圳经验,如国土空间、区域合作、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等。

从国际目标来看,《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相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增加了“创业”内容,把创新创意成果转化为创业源泉,从而赋予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新内涵。另外,深圳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发展要求,深圳初步具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谭刚表示,深圳战略定位的提升,并不是要分流其他城市的功能,也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地位。深圳战略定位的提升,需要通过自身积极探索“五个率先”,由此而提升其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进而代表国家进入全球先行城市之林,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做出有益贡献并发挥重要作用。



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

中国企业网    20191121    刘立庆


11月20日下午,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在银湖CDI大厦成功举办。到会的各领域专家在研讨会中为深圳成为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为深圳下一步改革发展献言献策。

深圳市马洪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唐惠建在致辞中表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探路者和排头兵”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研讨会作为市社科联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的一个子项目,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讨,探讨如何进一步激发改革精神,以开发进取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探讨深圳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以期共同为深圳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发表《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继续做中国改革的排头兵》的主题演讲;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发表《深圳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应有重大制度突破》主题演讲;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发表《从先驱、先锋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演讲;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发表《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探析》主题演讲;深圳市、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发表《关于建立先行示范区的思考》主题演讲。

随后还举行了圆桌讨论环节,嘉宾都发表了真知灼见的想法和建议,对深圳实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案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高端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新浪网     20191120   李昌怀


11月20日,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在银湖CDI大厦成功举办。

今年8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给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包括: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改革标兵的深圳被赋予新的定位,新的功能和新的使命。此次研讨会旨在共同为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为深圳下一步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市马洪经济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唐惠建在致辞中表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探路者和排头兵”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研讨会作为市社科联第十一届深圳学术年会的一个子项目,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上述重大决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讨,探讨如何进一步激发改革精神,以开发进取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探讨深圳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以期共同为深圳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发表《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继续做中国改革的排头兵》的主题演讲;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发表《深圳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应有重大制度突破》主题演讲;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发表《从先驱、先锋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演讲;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发表《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探析》主题演讲;深圳市、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发表《关于建立先行示范区的思考》主题演讲。

随后还举行了圆桌讨论环节,嘉宾都发表了真知灼见的想法和建议,对深圳实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案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深圳在大湾区中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南方都市报     20191121     张小玲


昨日,“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专家认为深圳在大湾区中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但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地位。

深圳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马洪基金会昨日举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认为,根据国际较权威的对城市的评价,深圳现在处于全世界一线城市中间的一线,北京、上海、广州也都是一线的城市。但深圳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大城市和国际城市排名中,低于北京、上海甚至广州。

曹文炼认为,深圳要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比如,相对来讲江浙地区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产质量和体系建设、规避风险工作都更好一些,这值得思考。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都是重量级的,怎么避免重复竞争,产业格局的协同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个比1978年、1979年赋予的特区使命更为艰巨、更为艰难。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则认为,深圳40余年的发展是创新、人才、环境三驾马车,深圳的创新主要是在2004-2006年,科技和产业是主要的推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城市影响力。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字,一个是“试”,一个是“闯”,要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派,要闯出一条新路。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则指出,深圳已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是中央对深圳的高度认可。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已经成为现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7年后要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目前,深圳的研发强度和产业创新能力要进入世界一流。深圳的很多指标毫无疑问在全国来看跟国内城市相比较,是非常领先的,包括研发投入、产业创新能力,可以说已进入到世界比较领先的地方。虽然深圳的硬科技、产业转化实力比较强,但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有所不足,包括大学、重大的科学装备有所不足等。

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怎么做到高质量发展?谭刚表示,深圳可以在全国的高质量建设发展过程之中为全国转化发展动力提供深圳样板。结合“双区”驱动两个文件,中央对深圳的定位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转换发展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所承担的功能大大提升,这里面有六个字,一个叫主阵地,一个叫关键性,深圳要承担起主阵地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排在七个重点工作中的第一项工作是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没有太明确深圳可以发挥的作用,到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面说深圳要发挥关键作用,深圳可以为发展路径提供范例。

谭刚认为,为全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深圳案例,深圳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另外,为全国转换发展方式探索深圳经验,深圳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也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应该承担的特别重要的功能。比如国土空间怎么改进,包括老旧区改造,包括城中村改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另外还有区域合作及飞地模式。

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圳重要的经验,包括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怎么划定,深圳比较好地找到边界。谭刚说,比如政府的手该不该伸,该伸到哪些领域,这个手该伸得多长,深圳进行了探索,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模式。

目前全球城市正在进行迭代,“双区”驱动战略下,深圳的国际战略地位明显上升。谭刚认为,深圳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而且深圳战略定位提升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地位。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该如何探路?专家称可细化向全球标杆城市跃升指标

南方日报   20191122   张玮


“‘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具有更大影响力和推广意义”“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但这既不是要分流也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深圳以‘民生幸福标杆’为目标,制定‘民生五年规划’”……

深圳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创建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之路后,如何用好政策,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与会专家们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再当探路者和排头兵建言。

深圳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创建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之路后,如何用好政策,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与会专家们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再当探路者和排头兵建言。

“深圳在大湾区中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针对今年818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粤港澳大湾区构想的最早提出者之一、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说,《意见》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已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目标。

其中,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是从目前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第二阶段是建成“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从国内看,一是希望深圳为全国转换发展动力提供深圳样板,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为全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深圳案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三是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深圳经验,比如在国土空间、区域合作、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等探索;四是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深圳方案,以要素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海合作区和自贸片区为重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谭刚分析说。

而从国际视野来看,要求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是希望把创新创意成果转化为创业源泉,从而赋予了先行示范区新内涵。“深圳初步具备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发展要求,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谭刚说。

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则是“全球标杆城市”。“这可以视作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最高版和最顶层,意味着能代表所在国家参与全球城市竞争和全球治理,对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乃至政治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具有话语权。”谭刚认为,对深圳而言,有必要遵循全球城市迭代演进趋势,参考当今世界最能反映全球标杆城市的指标体系,逐步细化向全球标杆城市跃升的各项工作。

“避免重复竞争,大湾区应建产业格局协同发展机制”

基于先行示范建设的目标分析,谭刚指出,深圳的国际战略地位已明显上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也显著增强。但他强调,这既不是要分流其他城市的功能,也不是要取代其他城市的地位,而是需要通过自身对“五个率先”的积极探索,由此提升其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进而代表国家进入全球先行城市之林,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作出有益贡献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则认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其区别在于“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示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推广意义。

曹文炼强调,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要紧紧抓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改革目标,为全国各大城市的治理提供示范样板。“在时间规划上:2030年以前,深圳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建成先行示范区;在2050年以前,则要建设成在城市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比肩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一线城市的创新型现代化大都市。”

不过,曹文炼提醒,深圳当下面临着四方面挑战: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公共服务资源和基层治理的优化升级;三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避免重复竞争,建立产业格局协同发展的机制;四是在改革深水区,深圳要有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意志。“我们要继续发挥改革先行者的精神,以更大魄力和智慧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在重视经济发展时,要更重视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路径。” 曹文炼说。

“应以民生幸福为标杆,制定‘民生五年规划’”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则认为,《意见》中“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最重要。“民生幸福不只关系经济增长,而是关系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建议深圳以‘民生幸福标杆’为目标,制定‘民生五年规划’。”

徐景安说,民生有直接民生与间接民生之分,深圳应结合实际情况,提高直接民生的财政支出比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均等化,压缩不合理的行政开支成本,增加民众受惠比重。

“民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可包括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等,可用民生规划‘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徐景安说。

深圳市、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也认为,建设先行示范区最为急迫的是要做好立法和修法,多出良法、善法、智法,从顶层设计着手,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民生短板。

“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生标准和管理水平,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居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有明确指标,形成具体的任务目标,让民生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杨勤说。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

深圳特区报    20191126  王玥


11月20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建设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新定位、新功能、新使命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等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专家们对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的新定位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助推力展开了讨论。

曹文炼认为,深圳的定位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从字面意思来看,“先试”是先行试验,失败了还可以重来,而“示范”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大。

张克科认为,深圳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创新、人才、环境这三驾马车的带动,开放和创新深深烙印在深圳这座城市的DNA里。科技和产业是主要的推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城市影响力。深圳未来应当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动力作用,处理好人才、合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推进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助力。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怎么做?谭刚表示,深圳可以为全国转换发展动力提供深圳样板,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为全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深圳案例,如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深圳经验,如国土空间、区域合作、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等。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应坚持改革开放的DNA

  前海金融城邮报     20191122     黄海琳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应如何思考?前海传媒获悉,1120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其区别在于‘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示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推广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指出, “在2030年以前,深圳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建成先行示范区;在2050年以前,深圳要建设成在城市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比肩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一线城市的创新型现代化大都市。”

曹文炼认为,为实现两个阶段的目标,深圳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公共服务资源和基层治理的优化升级;三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避免重复竞争,建立产业格局协同发展的机制;四是在改革深水区,深圳要有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意志。他建议:一要发挥改革先行者的精神,以更大的魄力和智慧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经验;二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路径。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认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到2025年,深圳可以率先实现国家提出的2035年目标;到2035年,深圳能够实现国家提出来的在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到2050年,深圳能够代表中国在世界起到先锋、标杆和典范的作用。”张克科表示,不管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的DNA,有信心完成自身建设任务。他强调,在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圳仍要坚持不忘初心,坚持经济特区旗帜不倒,经济特区建设初衷不变,经济特区动力和决心不动摇。把握深圳创新基因,推动深圳核心引擎动能凝聚,打造城市典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圳市、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认为,先行示范区最为急迫的首选是要做好立法和修法;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开放要求,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扎实实办好深圳的事;三是要坚持实践检验、实事求是,坚持改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这一切都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要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民生短板,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感受到幸福。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生标准和管理水平,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居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有明确指标。”杨勤提出期望。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明确提出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是构成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奋斗方向、任务要求与时间节点。他表示,深圳通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30余年的不懈奋斗,将再次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在圆桌对话环节,在场的听众与嘉宾围绕社会组织发育、区块链、产教融合发展、精神文化弘扬和建设以及落实《意见》的实施及评估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唐惠建等出席会议,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张克科、杨勤、饶锦兴、张翔、王富海、于长江及多名智者、以及社会各界的百余名嘉宾参会。



马洪基金会新闻专稿


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深圳再担历史新使命


2019年8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开启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新征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如何用好政策,再创辉煌,并为全面深化改革再充当探路者和排头兵,是值得社会各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端学术研讨会”于1120日下午在深圳银湖CDI大厦召开。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唐惠建和深圳市委原常委、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邵汉青、深圳市体改办原主人徐景安、深圳市社科联原副主席黄发玉等出席会议,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张克科、杨勤、饶锦兴、张翔、王富海、于长江及多名智者、数十家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百余名嘉宾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李津逵担任主持。

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唐惠建致欢迎辞时表示:马洪基金会多年来始终坚持着民间智库的责任和担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党中央的重要政策决定,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研讨会广集民智,在推动深圳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及贡献。

专家观点精彩纷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的演讲从回顾深圳特区发展历史展开,又从回顾和总结中展望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未来方向。关于深圳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曹主任指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其区别在于“示范”比“先试”的要求和标准更高,“示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推广意义。他强调,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首先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抓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改革目标,为全国各大城市的治理提供示范样板。确定了深圳先行示范目标之后,曹主任提出了推进目标的时间规划:在2030年以前,深圳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经验,建成先行示范区;在2050年以前,深圳要建设成在城市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比肩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一线城市的创新型现代化大都市。

他认为,为实现两个阶段的目标,深圳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二是公共服务资源和基层治理的优化升级;三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避免重复竞争,建立产业格局协同发展的机制;四是在改革深水区,深圳要有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意志。为应对这些挑战,曹主任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一要发挥改革先行者的精神,以更大的魄力和智慧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经验;二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路径。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认为《意见》中“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定位最重要,其他四个定位都是为了人民幸福这个目标,这是党的初心,社会主义的真谛。人民幸福,包括物质、情感、精神。当前关系人民幸福最直接、最迫切的是民生问题。民生幸福不只关系经济增长,而是关系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徐院长建议以“民生幸福标杆”为目标,深圳应制定“民生五年规划”。首先要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确定民生的范围,有直接民生与间接民生之分,提高直接民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均等化,降低直接民生中的行政开支成本,增加民众受惠比重,这样才能把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

民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用民生规划“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不合理开支,实现向非户籍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区基层倾斜。制定民生长远规划是目标与方法的创新,徐院长相信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全国做示范。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明确提出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是构成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奋斗方向、任务要求与时间节点。

第一步发展目标,一方面是对深圳建市和建特区以来逐渐形成并被发展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使得深圳能够以先行示范区的身份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优秀代表,积极参与全球城市合作与发展,从而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和提供“中国方案”做出有益探索;第二步发展目标,中央要求深圳一方面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典范、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无疑使得深圳在国家发展中的先行示范意义和作用大大提前,另一方面要求深圳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第三步发展目标,对深圳而言,有必要遵循全球城市迭代演进趋势,参考当今世界最能反映全球标杆城市的指标体系,逐步细化向全球标杆城市跃升的各项工作。谭校长表示深圳通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30余年的不懈奋斗,将再次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从深圳的昨天、今天、明天的角度介绍了深圳快速成长的背景,并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件事情是继往开来,也是承前启后的,是深圳走向未来的一个重大布局和中央的一个重大决策。这意味着深圳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不过张会长对深圳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到2025年,深圳可以率先实现国家提出的2035年目标;2035年,深圳能够实现国家提出来的在本世纪中叶的目标;2050年,深圳能够代表中国在世界起到先锋、标杆和典范的作用。

张会长表示,每个时代背景下出台的政策都具有其重要价值,充分解读政策动向,领悟政策内涵是做好建设工作的前提。通过概念的框定到路径的选择,不管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的DNA,有信心完成自身建设任务,先行闯关,巧用示范,敢试善闯勇于担当。同时,张会长强调,在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圳仍要坚持不忘初心,坚持经济特区旗帜不倒,经济特区建设初衷不变,经济特区动力和决心不动摇。把握深圳创新基因,推动深圳核心引擎动能凝聚,打造城市典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圳市、福田区两级人大代表杨勤认为先行示范区最为急迫的首选是要做好立法和修法,多出良法、善法、智法,要立得住,行得通,用得好。要大幅提高违法成本,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逐步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开放要求,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扎实实办好深圳的事;三是要坚持实践检验、实事求是,坚持改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这一切都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要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民生短板,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感受到幸福。杨勤代表希望深圳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生标准和管理水平,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居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有明确指标,形成具体的任务目标,让民生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圆桌观点大碰撞

圆桌对话环节,在场的听众围绕社会组织发育、区块链、产教融合发展、精神文化弘扬和建设以及落实《意见》的实施及评估等问题向嘉宾们提出疑问,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阮萌指出,《意见》并非为深圳量身打造,而是深圳争取的城市发展蓝图,因此文件需要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落实;关于深圳的区块链发展定位,阮所长表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未来方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社会资本的支撑;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创新,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成果,尝试用特区立法权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做一些探索;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认为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目标是吸引世界级人才,把大学当基础研究的平台,为产业升级集聚新知识、新力量。

会议最后深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总结时表示:他强烈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和听众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热情和激情在场专家和听众的意见、想法及建议都非常理性,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案实施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次深圳学术年会选择这场研讨会的目的已经完美达到。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深圳特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不负使命、再创辉煌!(注:香港商报、深圳微访谈也引用此稿进行报导)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