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为深入剖析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月28日下午,马洪基金会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上海凯世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龙源精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易科技《why星人》的共同支持下,在银湖CDI大厦举办“问势2024”理事报告会。
深圳智库联盟理事长、深圳市决咨委专职常务副主任高振怀在致辞中向马洪基金会十年来坚持打造“问势”理事报告会品牌活动表达了敬意,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继续强化资政启民功能,在以思想智力产品服务决策的同时,肩负起开启民智、做社会思潮和时代风向摆渡人的使命,让民众更有智慧、有思想、有文化、有常识逻辑和正常的价值观;二是赓续专业伦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讲真话”,向社会表达真知和真理,避免误导决策和公众;三是持续关注深圳的发展,聚焦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探索更多引领性、战略性、具有长期价值的改革,探索从政策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为国家发展创造深圳模式、提供深圳样本。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樊纲教授以《克服短期波动,推进长期增长》为题做专题报告,具体围绕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展开。短期问题即中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波动、地方债务、经济增长失速等问题。在新出台的政策当中,值得关注的有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居民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以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两个方面。这些看起来是微观政策,但是具有宏观意义。比如企业设备更新,政府用少量补贴,银行提供一些贷款,有人去买设备买配件,真正有人去买东西,就扩大了需求;而供给设备的产业也就可以去买东西,这就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总需求的扩大。汽车、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也是同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带头做。樊教授指出,国有资本作为公共资本,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增加公共利益,而现在最大的公共品,就是宏观经济稳定,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中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量的国企国资,这时哪怕收益低一些,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也是值得的。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樊教授认为地方债普遍存在“时期错配”和金融债、专项债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的“功能错配”两方面的问题。长期国债将有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债务期限延长,也有利于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撑力度。图片
长期问题即生产力的创新发展问题。樊教授指出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上,要防止以下几个思想误区:一是忽视传统产业,一味强调高新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利用新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不能不去大力发展。第二,创新发展不是说就要靠政府要集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政府在这方面的首要职能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创新,使企业能够有效运作,并实现盈利。第三,新型举国体制,是指我们统一集中发挥稀缺资源的作用,而不是各级政府、各地政府都要上同样的项目,搞同样的企业,那样反倒把稀缺资源碎片化了,适得其反。第四,创新发展,不是所有地区都不顾各地的具体条件,去搞同样的产业。我们是个大国,难免存在地区差距,需要因地制宜,有些地区可能最好的产业结构是承接沿海地区传统产业的转移,而不是也一窝蜂地扎堆热门。第五,新技术会带来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监管,例如AI、基因技术等应用过程中一些新的风险。但也需要以创新思维来面对创新风险,过长审批、过度监管,我们本来先进的东西迟迟不能应用落地,别的国家反倒超越的过去,我们原来先进地位反倒变成了落后。图片
对于如何真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樊教授强调应推进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形成创新生态从而使新技术能够源源不断。他建议从教育体系、知产保护和科创体系改革三方面着手,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灵活性、自主性和持续性作用,促进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制的形成。樊教授最后指出,我们应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注重改革,保持开放,发挥后发优势,提升要素结构,才能有效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马洪基金会第1~2届理事唐杰做了题为“转型升级与后发优势的形成”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樊纲教授认为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后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追赶是一个持续的升级过程,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能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即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和利用世界上已有的知识与技术,以较低成本和较快速度增加自身的知识要素,实现可持续的较快增长。
他接着通过国际经验和中国内部各省市的发展差异,来支持樊纲教授的洞见。他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对趋同与追赶的解释力有限,而后发优势则是通过产业升级和空间差异的扩大来发挥作用。特别地,政府在形成后发优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
广东的实践被用作例证,展示了后发优势如何渐进地替代比较优势,并在出口竞争力和产业结构中发挥作用。通过具体的出口商品数据,他说明了广东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传统玩具和AI等新技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技术和知识。他特别指出,只有传统的技术,没有传统的产业。
广东及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聚,形成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深圳政府的干预最大程度降低了创新成本,提高了创新收益,在创新过程中政府的有为是非常重要的。
互动交流环节中,多位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提问,两位主讲嘉宾也提供了精彩且深入的回答,进一步丰富了会议的讨论内容。报告会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见解,也为公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窗口。
主持人马洪基金会理事长郭万达对与会嘉宾围绕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的讨论表示赞赏,尤其强调了这些讨论对深圳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探索者,其在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实践,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示范效应。两位嘉宾的分享不仅丰富了与会者的认知,也增强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为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邵汉青,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南岭,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马洪基金会监事乐正,深圳市决咨委专职委员刘忠朴,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贾兴东,马洪基金会理事王学东,合口味集团董事长、厦大深圳校友会理事长孙小荔,深圳市海王集团党委书记王骥,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在胜,工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主任郑立华,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宁聚共生集团董事长刘丹宁,深圳市钟表协会会长朱舜华及上海凯世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尹超等重要嘉宾出席会议,综研院专家、高校教授、研究机构学者、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成员、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领头人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嘉宾参加会议,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4万余人。
随着“问势2024”理事报告会的圆满落幕,与会者们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挑战和长期增长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马洪基金会创办的“问势”系列报告会,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作前瞻性的交流研讨,依托高端专家平台发挥智库对政府决策、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引导高端专家成员通过基金会创立的平台,以接地气的方式对外发声,为高端专家和基层群众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未来,马洪基金会将继续脚踏实地,发挥其作为智库型基金会的专业优势,通过深入研究和务实讨论,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决策。
点击链接阅读完整图文:聚焦经济新趋势、探讨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