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立及行动 —九个垃圾分类与减量社团的观察”沙龙主要观点综述

更新时间:2016-11-23

编者按:

 

在垃圾问题上,一方面,面对处理能力建设速度日益跟不上垃圾产生速度导致的“垃圾围城”危机,另一方面,垃圾被认为是具有丰富开发价值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现实情况出发,如何科学制定垃圾处理方法,如何形成经济又高效的垃圾处理和管理模式,及如何实现垃圾管理和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垃圾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2012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将“垃圾减量分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立法和源头等多个方面着手应对,通过加快推进餐厨垃圾管理立法进程、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等措施,促进市民观念及行为习惯更新,力求建立起垃圾科学处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城市,实现深圳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6年8月26日下午,由社会科学联合会、马洪基金会、公众力智库共同举办的“立及行动—九个垃圾分类与减量社团的观察”沙龙活动在银湖CDI大厦101会议室如期举行。现将研讨会主要发言整理汇编,供读者参考。本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马洪基金会立场。

 

主要观点综述

 

在现代化城市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日产量增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清运和处理,同时处理垃圾还占用了大量土地,尽管我们采取了深埋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垃圾仍污染了土壤、水源、大气,而且有碍环境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如何让垃圾变害为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把垃圾这个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驳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一、垃圾产生的原因

 

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非常高,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二、垃圾分类原则

 

分而用之
 

分类的目的是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

 

自觉自治

 

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减排补贴,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捆绑服务,注重绩效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三、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加。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垃圾减量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垃圾分类处理优点如下:

 

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减少环境污染

 

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垃圾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各种危害。

 

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四、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相关知识模糊。经调查发现,虽然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工作,但居民仍普遍缺乏生活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和相关常识。一方面,居民早已养成了将垃圾统一装袋扔掉的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且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全靠自觉;另一方面,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较模糊,时常发生居民将生活垃圾错误分类投放的情况。

二是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对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还不够重视。单位内部发动不足,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参与率不高,配合度不够;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在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宣传发动不足,对垃圾分类工作规范不熟悉,管理不到位,小区垃圾减量运营管理经费不足,效率不高。

 

三是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及末端处理不配套。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处理是指垃圾中转站对垃圾的进一步分类,是决定垃圾末端处理的关键一步。据调查,部分小区清洁人员在垃圾清运环节中将居民本来分好类的垃圾又混合到了一起,白白浪费了居民前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劳动成果,极大地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外,垃圾分类出来后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尚未建立,亟需进一步完善。

 

四是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生活垃圾来源广泛、复杂、分散,不仅仅产生在生活小区,商场超市、交通站台,马路街边等一些公共场所都会产生生活垃圾。经调查发现,一些辖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除了创建的示范小区采用了分类垃圾箱以外,还有大部分小区仍采用集中投放的垃圾箱,垃圾基础设施没有配套好,垃圾分类将无从谈起。此外,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理渠道还不够完善及明晰,阻碍了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深入发展。

 

五、垃圾分类的解决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奖惩机制。针对目前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明确在垃圾产生后,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将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到户。再通过建立完善财政补贴、经济奖励、技术支持、监督考评等一系列有效激励和奖惩机制,并在示范点试行,根据试行结果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将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高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提供必要制度保障。

二是成立垃圾减量分类专门机构,专职专人负责开展该项工作。目前,垃圾减量分类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没有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将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有害的垃圾混合在一起。主要原因是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法律保障,对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不够。为此,建议成立专门的垃圾减量分类机构,专职专人负责开展该项工作,确保垃圾减量分类真正落到实处,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继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和监督力度。在全市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和认知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同时,建议组建垃圾分类指导义工队伍,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宣传辅导站,由志愿者担当生活垃圾入户宣传指导员、桶前督导员、垃圾分类监督员,担负起环保宣传教育、日常指导培训等责任,通过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加大督办和考评。同时,要统筹发挥各相关部门合力,形成从产生到最终处理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配合的综合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垃圾处理全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顺利推进。

 

六、结语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已得到大部分市民认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势在必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及下达相关指令执行,我们每一位市民也要积极配合,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

  • 微信公众号